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园地
理论园地

谈信息时代的汉字规范

发布时间: 2013-09-04 浏览次数:

 


——《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制定与应用



作者:王宁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当前,在全球展开的信息和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了信息社会在全球的实现。信息在网络上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远距离和高度的社会化。在这种情况下,汉字规范化的必要性更为凸显——只有汉字这种传播载体的标准化,才能保证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信度。

  新的汉字规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这次《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是在上世纪50—80年代已有规范的基础上制定的,它在字量、字级方面有两个重要的变化:《通用规范汉字表》一、二级字表是一般通用领域的汉字,两级相加6500字,比过去7000通用字少了500字。经过多个语料库的测查,6500字对现代汉语语料的覆盖率,与过去比不但没有降低,在新闻、公文、科普等领域还略有提高。同时,《通用规范汉字表》设置了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总数为8105个。为什么有这样大量的增加呢?在信息时代,汉字进入计算机,承担了在网络上传播信息的载体之后,通用的概念需要全面理解。通用包括两个侧面:一个是书写的侧面,也就是信息发出的层面;另一个是阅读的侧面,也就是信息接收的层面。

  能够进入平衡语料库的汉字,兼有这两个方面的通行度。但是,也有一些汉字,书写的频度并不高而阅读的几率却很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领域的用字:科技用字;地名用字;姓氏人名用字;基础教育文言用字。以上四个专门领域的用字对信息传播影响很大,几乎涉及千家万户,不过这些汉字在平衡语料库里按照一般用字的覆盖率是搜集不到的。为满足计算机普遍运用、科技发展和社会交际的需要,《通用规范汉字表》需要在特殊领域准确撷取,设置三级字表,补充这四个专门领域的用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既遵循科学性又体现社会性

  《通用规范汉字表》从立项到公开发布经历了十二个年头,之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是为了尽量保持它的科学性,体现它的社会性。

  这次制定新的规范,要调整过去不同时期所做的规范中处理不一致的地方,具体说,就是要在汉字科学的指导下,符合事实地处理好简繁字问题、正异字问题,以及新收字与原有字的关系问题。为了科学地确定汉字的通用度,统计每个汉字的覆盖率,需要借助语料库、汉字属性库等汉字信息处理的基础设施。这些都需要前期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撑,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对逐年甚至逐月的汉字字频进行监测,才能做出胸有成竹的判断。

  但是,即使统计数据已经非常准确,也只是就全社会的平均数而言的。在汉字规范研制的过程中,简繁之争出现了,汉字的发展规律与使用习惯的矛盾出现了,基础教育宜稳与社会用字求变的矛盾出现了……而且,汉字存于现代但源于古代,既面向现代、面向世界,又承担着数千年文化典籍的重负,信息时代的汉字规范必须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也必须考虑文化的历史传承,有利于继承中华文化的精华。历史与现代、古与今的协调也是必须考虑的。

  基于以上原因,这次规范将103个常用字调整到二级字表,556个通用字调整到三级字表。同时有226个已经被群众认可的类推简化字加入字表,删去了原《简化字总表》中的31个字,将原调整的26个异体字确认下来,又将45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字表先后修改90余稿,海内外学者4000余人次参加研制、审查和修订,为的就是择定相对优化的方案,使新的规范更加适应新形势下不同人群的多种要求,有利于多数群众学习和使用。

  便于应用是《通用规范汉字表》制定的重要原则

  《通用规范汉字表》有很强的承袭性,能够覆盖过去的规范。在字量和字级方面,一般是够用了,但是,社会通用层面上的用字,并不能囊括每个人、每个领域、每个时间用字的全部,总是有些字不包括在规范汉字表中的。这里,我们要明确规范汉字对应着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不规范的字。已经有了规范汉字,在通用层面上书写现代汉语文本时,仍然去用对应它的异体字或繁体字,特别是错讹字,就属于不规范字。另一个是未规范字,也就是没有被收入规范汉字表中、也不对应任何一个规范字的字,这些字只要不是错别字,仍然可以使用。

  在教育、教学领域制定应用字表,既要遵循规范汉字表的规定,又不能简单截用其中的一段使用。在确定基础教育识字教学的分级字表或对外汉语分级字表时,如果简单地采用按照字频来分级的做法,将会造成应用上的诸多问题。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分级字表不应当也不可能超越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常用)字表,但是,简单按规范汉字表的频次来截取字段的办法是不可行的,正确的办法应当根据教学实际与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采用汉字必要的属性做参数,经过认真地科学研究,才能生成适用的应用字表。

  社会语言生活永远处于变动之中,规范可以在一个适当长的时期内起作用,但也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定期修订是绝对必要的。

  (作者系《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辅助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

首 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党群工作| 规章制度| 学术资源| 团学工作| 哲学云数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