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通知公告» 【任之讲堂】江怡: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与哲学观
通知公告

【任之讲堂】江怡: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与哲学观

发布时间: 2022-04-02 浏览次数:

3月5日晚,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任之讲堂”2022年第一期(总第25期)举行,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怡教授担纲主讲,主题为“维特根斯坦论宗教”。哲学社会学学院陈常燊教授主持讲座,并做点评。

75901de566074844a0e125d4d0457fd3.jpg

在主讲报告中,江怡教授首先从维特根斯坦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引入问题,重点讲述其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的独特性。维特根斯坦曾说,他不是一个宗教信徒,但他不能不从宗教的角度看待每一个问题。依据材料记载,维特根斯坦对基督教的态度有起伏变化,即由早年的外在灌输转变为中学时期的放弃宗教,而在成年后又转变为主动信仰。罗素分析了这种转变,认为他与维特根斯坦分歧在于道德情感上,而非哲学观点的区别。江怡认为,他们的分歧应该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即罗素具有科学式的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而维特根斯坦却是非科学式的寂静主义的思维方式。

117e90182aa543c1a112977ece8aabbc.jpg

维特根斯坦的思维方式可从宗教、经验和常识三个方面理解。第一,从宗教的观点看待事物,这种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在于强调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理解事物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放弃传统认识论的方法。第二,从经验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这是一种描述主义的方式,此处的描述主义与寂静主义相似,它没有解释,没有理由,“显示”一词是对它的最佳概括。维特根斯坦从经验出发将事物存在本身的意义显示出来。第三,从常识的观点看待事物,以专注的态度对熟悉的事物做真正的观察,从而达到维特根斯坦所描述的哲学目的,即在逻辑上澄清思想。这种奇特的思维方式为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提供了基础。

由此,江怡教授具体阐述了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以此分析其深刻的哲学观。第一,维特根斯坦对基督教存在明显的矛盾心态。他从幼年接受正统的基督教文化的洗礼,但是他从内心对基督教十分抵触,甚至无法接受基督教的观念。第二,他对一般宗教也具有同样的矛盾心理。维特根斯坦更喜欢将宗教与道德联系起来解释经验现象。第三,维特根斯坦对宗教的哲学深思值得考究,他的宗教观与哲学观具有可类比的地方。江怡教授指出,这种类比的深层原因的分析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目的相吻合;其二,宗教信仰与哲学信念的可类比性,它们都无需解释,无需理由;其三,维特根斯坦对宗教问题的解释重点在于对宗教信仰的语言分析,而非对宗教内容的理解,例如,当说“相信”时,人们是在何种意义上运用它。总之,维特根斯坦采用寂静主义的态度看待宗教问题,同时,这也是对待哲学的基本方式。

在讲座的最后,江怡教授描述了维特根斯坦与马丁·路德之间的关系,认为维特根斯坦乃是20世纪的马丁·路德。尽管维特根斯坦在其著作中很少提到马丁·路德,但他在早年经常阅读马丁·路德的作品,在交谈中也时常提及其思想。维特根斯坦将马丁·路德作为一种文化代表,注重他思想中的反叛性和思路的清晰性,他如同马丁·路德一样对传统进行深刻批判,因此开启了现代哲学的大门。维特根斯坦认识到,尽管新思想十分不合时宜,但是他必须坚持这种反叛性,而对于宗教的理解则是从道德价值的角度进行解读。根据以上分析,维特根斯坦与马丁·路德都是时代的战斗者和引领者,都是语言的批判者和用法的反思者,都是以伦理上的执着和忠诚,践行着他们的最高理念。因此,维特根斯坦堪称为20世纪的马丁·路德!

在评议环节,陈常燊教授从以下几个角度谈到了自己的感想:第一,从维特根斯坦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曲折的心路历程中纵观其宗教观,这种谈论话题的视角十分宏大;第二,对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等重要著作及后人整理编撰的相关书籍进行了充分地梳理;第三,从知识论、形而上学、逻辑学角度谈论了维特根斯坦对宗教与哲学之间的相关问题;第四,充分挖掘了维特根斯坦对待宗教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具有严肃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把宗教信仰语言哲学化,这体现了维特根斯坦思想中的张力。

在互动环节中,江怡教授对现场和线上师生们的问题作了回应。一是,针对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是否会从其政治文化观落脚到宗教多元论的同情与宗教一元论的批判中的问题,江怡回应: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涉及到的文化色彩式是表层的,而道德诉求是深层的,他对宗教的态度是矛盾的,并不能直接区别为一元论或多元论,他只是将哲学观应用到宗教问题上。二是,针对传统宗教语言是否是日常语言划定的区域问题,江怡的解释是:日常语言中有一些表达仅仅是类似宗教语言,而非真正的传递宗教信仰的表达。维特根斯坦对宗教的讨论更多是限定在使用宗教概念中。三是,针对维特根斯坦的常识观点对科学研究是否又借鉴作用的问题,江怡认为,此处的从常识出发就是从经验理性出发,对事物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但是有些社会问题研究不是经过反思得出结论,而往往高估现阶段的理智层次,例如对元宇宙概念的消费等问题。回到常识和事物本身上,才更有助于理解和解决目前的社会现状问题。

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现场反应和网上互动热烈,来自山西大学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的百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期讲座。据了解,今年的“任之讲堂”将配合山西大学庆祝建校120周年系列活动,邀请更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行线上线下讲座和主题报告。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李然/供稿)

首 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党群工作| 团学工作|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 学术资源| 哲学云数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