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31
根据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哲学社会学学院组织了2017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
5月24日上午,2017届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在学院会议室举行。学院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李红教授作为校外评委,并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参加答辩委员会的校内导师还有郭贵春教授、殷杰教授、孙岩教授、王姝彦教授,刘伟伟老师为答辩组秘书。拟于今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刘伟同学参加了答辩。
刘伟,男,2011年入学,外国哲学专业,导师为郭贵春教授,答辩论文题目为《认知、语言实践语境视域下的交往行为理论研究》。论文首先通过对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本质的分析,揭示了它与语境分析方法在认知、语言和实践层面上存在的契合;其次,论文从认知语境视角出发阐释了交往行为理论中的认知、理解和理性要素;再次,论文对于语言交往的规范标准——“语言有效性要求”、语言使用——“语用意义”、实践行为——“承担施事职能的言语行为”等三个环节进行了剖析;最后,论文从实践语境出发考察了哈贝马斯作为依托实践语境的“生活世界”理论、作为交往规范实践语境的“普遍语用学”、作为交往目标实践语境的“商谈伦理学”。论文在选题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结构严谨、完整,思路条理、论据充分、语言流畅、写作规范,是一篇良好的博士学位论文。
5月24日下午,2017届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在学院会议室举行。学院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李红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卫建国教授作为校外评委,由李红教授但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参加答辩委员会的校内导师还有薛勇民教授,管晓刚教授、吴文清教授,王继创老师为答辩组秘书。拟于今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张建辉同学参加了答辩。
张建辉,男,2013年入学,伦理学专业,导师为薛勇民教授。答辩论文题目为《价值哲学视域中生态正义实践研究》,论文聚焦生态正义的价值实践问题,系统诠释了生态正义的价值论基础和实践论路径。论文从广义价值论出发,以“一总三分”的逻辑结构,辩证分析了生态正义的价值实践意涵,清晰论证了生态正义实践诉求的权力、资本和技术的价值逻辑,明确提出了生态正义实践的基本伦理价值原则,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论文研究视角独特,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论证充分,符合学术规范,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