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哲学社会学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2014年第7期在学院会议室举行。论坛由研究生辅导员王继创老师主持,2012级伦理学学专业研究生党亚峰做了“自由:生命艰难承受之重”的主题发言,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党亚峰同学通过解读叔本华的《论意志自由》,认为叔本华理解的自由是无限制的自由,即“无拘无束、无所计较”。并结合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关于自由的理解,论证以下三方面的观点,第一,自由首先是人的自由,是人的意志“先验”的具有的一种独特能力,是现实的人的存在的状态;第二,对自由的认知与人对人自身认知的发展一样,也有其历史的过程,自由不是神秘的、不可知的;第三,自由就是人对其自身“能”的有意识施展,同时,“自由之重”实为人性不断的“觉解”的过程。
讨论阶段,同学们围绕“人真的是自由的吗?”、“意志本身是自由的吗?”“何为消极的自由与积极的自由?”、“叔本华哲学的特质”等问题进行了的热烈讨论。原海成老师对本次论坛进行精彩点评,并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原老师认为叔本华把自由区分为经验的自由、理智的自由和宗教的自由。叔本华的自由观旨在说明经验自由的有限性,理智层面的自由的必然性以及彼岸自由对于人生的价值,同时提出对于叔本华思想的诠释和阐释应该放到19世纪思想史中去理解。
最后,王继创老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通过研读叔本华关于“自由”的思想对我们有重要的价值启示:第一,叔本华的哲学与康德哲学不同,旨在解答人生困惑,例如:生命有限与欲望无限的困惑,死亡恐惧与心灵平静困惑等。第二,叔本华的哲学教会我们如何从盲目的被意志支配中解脱出来,在叔本华看来哲学家应该是人群中的“觉醒者”而不是“梦中人”。第三,叔本华的哲学是我们理解西方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后现代哲学很好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