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1
图文转自:山大新闻网
王航赞,哲学博士,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山西省首届“双带头人”支部工作室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分析哲学、科学哲学。承担的课程主要有《英美哲学概论》《哲学概论》《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社科课题和省级课题10项,在《哲学动态》《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国大学教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从事哲学专业教学16年,主持和参与多项专业课程研究和改革建设,《哲学概论》课程先后被评选为“省级精品共享课程”和“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担当言传身教的育人使命
大学老师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能力,王航赞非常注重自身这方面的发展。他严格依照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围绕学校建设目标,坚持以身作则,务实肯干,积极落实“把人做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培养好,把自己发展好”,充分发挥一名党员教工在开展学院日常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中的作用。
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王航赞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珍惜教师岗位,牢记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作为教师,他坚守以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提升育人水平;作为科研工作者,他潜心问道,扎实开展研究工作。
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上,他深入思考如何将哲学学科知识成果在人才培养和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哲学元理论的讲述上,他注重结合现实,努力发掘更贴近当前学生认知的教学方式和路径,创新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将哲学中的智慧、知识与经典案例相结合,更加深入浅出地解释哲学理论。他坚持将书本知识加以提炼,并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拓展、延伸。这种把哲学思考融入现实生活的做法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利于学生厘清和掌握“知、行、信、情、意”等标准,坚持“真、善、美、圣”追求,明辨是非,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哲学专业知识,还能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完善的认识,提升理论抽象和批判思维能力。
发挥哲学专业的育人功能
王航赞把哲学看成是有关于生活的,其功能是让人有“家”,帮人找“家”,哲学能够让心灵、精神安顿下来。他在给学生讲授哲学专业知识时,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结合前沿、热点提出问题,学会用哲学方法解决问题。
要发挥哲学在人生观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充分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与时代的迫切要求,强化专业的思政融入,自觉发挥哲学学科优势。王航赞积极作为,把学生的认识与境界培育、能力发展与内涵提升确定为重点,着力培养具有经典阅读能力、分析批判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学术表达能力和论文规范写作能力的拔尖创新型哲学人才。他所授《哲学概论》课程在思政方面的具体实践,被新华思政网、人民网等平台广泛展示、推广。
2020级刘绍琛和2021级乔泽仁等同学说,“听王航赞老师的课,比较提神”“他语言表达机智,在幽默中消除了哲学的抽象”。王航赞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处理重点、难点,以此来提升育人效果。他将哲学智慧育人全方位融入课程,以新颖的话题、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分析、贴近学生的讲述来阐明理论,并与学生积极互动,让学生学会“把文字表述还原成鲜活的思想”,启发他们要拥有思想的热度和活力。
贯彻知行合一的育人方法
“针对近期的某个社会话题或现象,我们该怎么做?”“目前有哪些代表性的表述?” 王航赞常常由此开始一节课的讲述。
在日常教学中,王航赞认为哲学专业课程讲述的内容应紧紧围绕问题来展开,将现实和理论结合,激发学生对专业的思考。他在课堂上将哲学的“历史传统”“创新主题”以及“应用可能”等三个方面有效结合,通过课程内容、讲授方法、教学步骤和讨论等环节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他要求课堂能快速、有效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哲理。在具体知识点和内容的讲授上,他力求做到翔实、全面,以哲学问题及其发展史为线索,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构想。在每节课的结尾,他力求对所讲内容给出回顾性的总结,让学生更为宏观地掌握课堂内容,并针对学生提出一些行动的希望与要求,引导学生做好思考延伸,有时还会布置系列开放性思考题,促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深入思考。
王航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他在课程中重视科学知识、家国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等育人资源的融入,凝练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破除“老师讲、学生听”的固化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实施翻转课堂、小组研讨课等方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同时,他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资源,探索跨学科问题探讨,让学生通过深入探讨问题,丰富心灵想象,培育思考的兴趣和敏锐感,切实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耕耘中有一种充实,奋斗中有一份快乐。王航赞将继续在育人之路上留下更多坚实的脚印。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