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4
2024年10月19日,由清华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联合研究中心(简称“逻辑学中心”)、清华大学哲学系和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办“逻辑与博弈国际研讨会”在山西太原晋祠宾馆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机构的50余专家学者前来参会。会议语言为英文。
gpCmsVideo_placeholder_0
大会掠影
逻辑与博弈之间的密切关系是近年来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逻辑学提供的形式化分析工具,能够对博弈中的策略推理和选择行为进行精确描述和验证。博弈论则为逻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在多主体互动情境下的决策和推理分析方面。这种交叉学科的讨论不仅限于逻辑学与博弈论,还涉及哲学、伦理学、多主体系统等广泛研究方向。
开幕式
研讨会开幕式由山西大学王奕岩副教授主持。山西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尤洋首先致辞,他代表学校对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与清华大学哲学系和逻辑学中心开展的广泛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山西大学周北海教授随后致辞,他回顾了20年前范丙申(Johan van Benthem)教授首次来华时在北大报告,相关综述就已提到“逻辑与博弈”。时隔20年再办的逻辑与博弈研讨会意义深远,搞清楚“逻辑学到底向何处去”是青年学者的重要使命。清华大学逻辑学中心主任刘奋荣在致辞中表示,她非常荣幸能够与母校山西大学合作举办此次研讨会。逻辑与博弈是国际逻辑学领域的一个热门且前沿的研究方向,而范丙申教授在该领域做出了许多奠基性贡献。此次会议将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并进一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王奕岩、尤洋、周北海、刘奋荣
本次研讨会包含三个学术报告环节,以及《逻辑与博弈(Logic in Games)》中译本发布环节。第一场学术报告由山西大学徐超副教授主持。南开大学李娜教授作题为“经典逻辑的一种机器辅助证明”的报告,展示了逻辑证明过程中形式化与自动化的可能性,并介绍了南开大学逻辑推理虚拟教研室的科研工作。西南大学郭美云教授报告了他近期的工作“Probabilistic Epistemic Logic Based on Neighborhood Semantics(基于领域语义的概率认知逻辑)”,借助彩票悖论探讨了基于邻域概率所构建的认知框架特点,以及其中知识、信念与概率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大柱副教授报告了“Graph Game Logic: Some recent developments(图博弈逻辑:一些最新发展)”,回顾自己如何受到图博弈工作的启发,并讨论了该领域的实际应用:如何通过逻辑工具来处理一些复杂的博弈情景。华东师范大学郝旭东副教授以“A logical Analysis of the Debate of Haoliang(濠梁之辩的逻辑分析)”为题,探讨了《庄子·秋水》中的庄周与惠施之间论辩,并从逻辑角度对这段文本进行了深入分析。
徐超、李娜、郭美云、李大柱、郝旭东
第二场学术报告由清华大学俞珺华副教授主持。中山大学王轶教授的报告题目为“Dialogical Modal Logic(对话模态逻辑)”。他从逻辑多元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了对话逻辑和模态逻辑的结合方式,并提出了一种直觉主义模态对话逻辑,指出其与一些现有的构造性逻辑系统(如CK、IK和CCDL)存在联系。中山大学马明辉教授以“The Truth about the McKinsey Axiom(McKinsey公理之真)”为题,回顾了McKinsey公理相关的逻辑学问题,并进一步探索了弱传递框架的相对对应理论。北京师范大学琚凤魁副教授作题为“On Independence of Agents, Determinism, and Seriality in Models for Strategic Reasoning(论策略推理模型中的主体独立性、决定论和序列性)”的报告,结合具体案例表明策略推理研究中的常见假设并非总是成立,提示研究者们在构建和分析模型时应更加审慎地考虑预设原则的有效性和适用范围。清华大学闫佳亮博士以“Instrumental Obligation = Priority + Causality(工具性义务= 优先级 + 因果关系)”为题,介绍了他为工具性义务提出的因果道义解释模型,以及由此发展出的新的逻辑系统。
俞珺华、王轶、马明辉、琚凤魁、闫佳亮
第三场学术报告由武汉大学谢凯博副研究员主持。四川大学陈钰博士报告题目为“Sequent Calculus for Propositional Logic of Weakly Connected Transitive Frames(弱连通传递框架的命题逻辑矢列演算)”,探索了该框架下矢列演算系统的相关性质。泰山学院赵之光教授与付小轩共同报告“Game Semantics of ML(#) and Basic Neighborhood Logic(模态计数逻辑和基本邻域逻辑的博弈语义)”,展示了他们在利用博弈语义来理解逻辑关系方面取得的进展,重点讨论了一系列系统内已被证明的定理。最后,范丙申以“Logic in Games: Ten years after(逻辑与博弈:十年之后)”为题,总结了十年来逻辑与博弈研究的新进展,指出了一些尚未解决的挑战。此外,他还评论了研讨会上的报告与“逻辑与博弈”主题的关联之处。他特别讨论了对话博弈如何与逻辑推理中的证明过程相关,分享了他与著名逻辑学家洛伦岑(Pau Lorenzen)的交往轶事,并呼吁将逻辑与博弈的研究应用于逻辑教学实践。
谢凯博、陈钰、赵之光
《逻辑与博弈》中文译本发布会由清华大学石辰威副教授主持。该书由范丙申所著,中山大学崔建英副教授与中国政法大学付小轩博士合译,为国内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了专业性强、翻译精湛的宝贵学术资料。在这一环节中,崔建英与付小轩分别介绍了译著的主要内容;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副主任梁斐特地为中译本的出版致贺。最后,范丙申对翻译团队的辛勤工作深表谢意,也对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表示感激。他相信翻译工作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逻辑与博弈》有幸能成为国际交流的见证,希望能持续吸引更多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的关注。
石辰威、崔建英、付小轩、梁斐、范丙申
《逻辑与博弈》作者与译者合影
在本次研讨会接近尾声之际,刘奋荣主持了一场非正式座谈会,回顾了范丙申教授在过去20年中与中国学者的学术交流,以及中国逻辑学领域的发展变化。在轻松愉快、畅所欲言的氛围中,郭美云、马明辉、郝旭东、周北海,以及浙江大学的熊明辉教授、中山大学的唐丽萍副教授、池上大祐(Ikegami Daisuke)副教授、北京大学的钟盛阳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郭佳宏教授等专家学者们,与范丙申教授进行了深入对话。范丙申教授针对大家提出的有关中外文化交融与碰撞、以及凸显个体独特思维方式的问题逐一回应,展现了他在学术工作之外亲切可敬的一面。随后,来自世界各地继续求学的清华学子通过视频向范丙申教授表达了热情的问候。此外,浙江大学的徐慈华副教授、清华大学的本科生高众钦、四川大学的徐召清副教授、中山大学的文学锋教授和南开大学的李延军副教授也在座谈会上发言。最后,范丙申教授表示,科学研究不分国界,他非常高兴能够与中国学者们近距离交流合作,共同推动逻辑学的发展。研讨会闭幕式由闫佳亮与王奕岩主持。他们对所有与会学者和辛勤的工作人员表示由衷感谢,并祝愿范丙申教授能够为中国逻辑学界的繁荣发展持续注入更多的科研活力。本次会议在热烈的鼓掌声中圆满结束。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供稿 刘晓红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睿翼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