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21
图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年4月12日,山西大学哲学学院“任之讲堂”2024年第1期(总第47期)特别邀请国际哲学学院(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 IIP)院长、国际科学哲学学院(Académie Internationale de Philosophie des Sciences,AIPS)院长、克罗地亚扎达尔大学教授尤里•佐夫科(Jure Zovko)作题为“存在一种全球哲学吗?”(Is there a Global Philosophy?)的学术报告,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尤洋教授主持,陈常燊教授为点评嘉宾。
讲座中,佐夫科谈到,在全球化时代,哲学比几乎任何其他学科,更能为我们提供各种形式的具体普遍性,并在创造一个人道的世界和社会的过程中,提供对话与合作的机会。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批判性地审视和质疑现有的生活方式、规范和知识理论,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模型。有很多哲学话题和问题可以说是具有全球性的。全球化时代应当有一种全球哲学。
佐夫科教授在讲座中
佐夫科认为,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1883 -1969)是第一位深入分析全球化现象的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了全球化的消极方面:“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来看,人类必须解决的所有问题似乎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问题。”另一方面,雅斯贝尔斯强调,我们有一种“对生活的技术掌握”,世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
佐夫科指出,由于技术的发展,世界历史呈现出一个新的维度:地球村正在形成。这种全球观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导致我们的世界简单化和肤浅化。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全球化统一最残酷的形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整个人类都卷入其中,这是殖民主义政策造成的全球性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时期世界的永久军备也是一种持续至今的全球性现象。我们有责任为康德意义上的永久和平而奋斗,并为此而努力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实现一个文明和有文化的社会,这正是康德哲学的意图。
根据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佐夫科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而造成的全球性现象可以通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解决。大学的理念需要一个开放的思想,一个交流的理想,不仅在跨学科的层面上,而且在人际层面上。因此,大学应该给学者提供与其他学者和学生直接讨论和交流的机会。以思想共同体为基础的交流氛围为科学工作的发展和实践不脱离人类问题创造了条件。
人应该怎样生活?佐夫科追溯到欧洲哲学的创始人苏格拉底。“人应该怎样生活”这个根本问题是苏格拉底对话中的关键问题,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明确而普遍的答案。但苏格拉底式的生活应该是一个不断审视自己生活的过程,以生活得好和快乐为目标,这仍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对于苏格拉底来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追求美好生活的主要困难,是个人如何获得实践智慧的问题,需要良好的判断力和优秀品格。是否有可能根据普遍的标准和普遍适用的规则来分析我们的生活,然后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全球性的答案?这可以怀疑。但如何实现美好生活的伦理问题,却可以有一个全球性的维度。全球性的问题包括归纳推理,对错误结论的反驳和对真理的不断探索。
在近代哲学中,佐夫科认为,康德的理性的“世界主义”思想是一种世界哲学模式,它假设了所有基本的人类问题和生活问题都可以理性地得到解决。佐夫科用康德著名的关于人类理性的三个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提出全球化的基本问题:(1)我能知道什么? (2)我该怎么办? (3)我希望什么?
第一个问题是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的问题,关注的是认识现实和发现真理的可能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获得知识的确定性,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使用哪些方法来获得合理的科学解释。在当代认识论中,被广泛讨论的溯因推理与康德的自我反思判断是一致的。这是渴望在理性论证中引入新信息的通用方法,包括检查事实和发展理论。佐夫科认为,康德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找到一种将新信息引入理性论证的普遍方法。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伦理问题。佐夫科考察了当前生物技术科学发展的背景,认为目前的科学研究可能使人类陷入一种不可逆转的局面。他认为,在基因工程快速发展中,面对如何保护人类和人类状况这一核心问题,哲学绝不能袖手旁观。他指出,道德判断问题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且是一个科学问题。从伦理的角度来看,要强调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因为他们拥有独特的伦理社会和文化环境,哲学家的任务和义务就是要保护这些道德和文化成就。
佐夫科指出,伴随着培养情感力量和生存环境的哲学任务,康德的第三个问题就与第三批判的主题有关,即对审美判断的批判。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创造文明和有文化的社会的问题,这表现为人际关系中相互欣赏和相互尊重的特点。他认为,从全球哲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最为重要。康德意义上的希望可以被解释为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以便他们能够在多元化的世界社会中宽容和平地生活在一起。在倡导观点和文化多元化的全球哲学中,作为一种普遍的理解理论的哲学,更应该关注判断力,考虑培养判断力的哲学相关性,以便在这些文化多样性中维护人类的尊严。
在后现代哲学的影响下,哲学能对其他人文学科有所帮助吗?佐夫科认为,这个问题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解释学-现象学方向)之间的分裂有关。分析哲学家以科学方法的模式为基础,而解释学-现象学的追随者则认为这种方法已经破产,并呼吁民主的意见和解释的多元化。
佐夫科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美好生活的问题被良好的标准和繁荣的问题所取代,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时代思潮在伦理道德领域盛行,个人对如何过好生活的看法和判断,创造了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他认为,如果一个社会把自由提升到最高价值,同时把它与自由企业、自由资本和自由市场经济等同起来,并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供求关系,那么,自由的第二部分,即与人的尊严有关的自由,就有可能完全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被推到社会的边缘。因此,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哲学问题,就向我们提出了在决定论的视野下人类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根本问题。这就引出了康德的第四个问题:“什么是人(Mensch)?”
佐夫科引述了颇有影响力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图根哈特(Ernst Tugendhat, 1930-2024)的观点,主张融合分析哲学和解释学哲学的视野,在康德第四个问题的精神下,赞成用“哲学人类学”取代形而上学。佐夫科认为,我们的意志在作出决定时是否自由,这无疑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行动自由和意志自由是人类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佐夫科认为,意志自由一方面表现在个人对某种行为或不行为的责任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个人的内在自主性上,也就是个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换句话说是,首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其次,不是在强迫的情况下行事。佐夫科指出,这种哲学立场是在全球化时代阐述伦理和道德的先决条件,否则,我们总是可以从生理学上寻找为不道德行为辩护的论据。
在评议环节,陈常燊指出,世界哲学往往以比较哲学为基础和契机,全球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关系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如何为全球哲学作出强有力的辩护,佐夫科教授的报告富有启发。他认为,对以上问题作出回应,是全球哲学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对普遍性问题作出的解释,例如,人类概念问题等。人类生活在不同区域,但对于这些问题应放置于世界图景中加以考察。由此可见,佐夫科教授提倡的全球哲学始于苏格拉底的“人如何生活”,通过康德学说进一步阐释,最后落实在当代人类存在的现实问题之中。
陈常燊教授点评
在问答环节中,现场师生与佐夫科教授积极互动,围绕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对话。例如,全球哲学可否理解为一种关系哲学,即是说,全球哲学讨论的是诸多哲学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根据黑格尔的先验观念论,全球哲学是否存在一个时间维度?在全球哲学的论争中,如果采用了人类学或考古学的方法,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哲学的证成需要采用一种类似还原的自然主义立场?佐夫科教授对这些问题都给予了详细解答。
讲座现场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过佐夫科教授的讲解,有助于国内哲学界更为全面地了解全球哲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