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网站!

学术活动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报告回顾·青年教师午餐会丨宋峰:道教龙蹻术与投龙璧仪关系新探

发布时间:2025-04-23

2025年4月10日10:00-12:00,山西大学哲学学院举办青年教师午餐会第一期。哲学学院讲师宋峰博士在225会议室做了题为“道教龙蹻术与投龙璧仪关系新探”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尤洋院长主持,由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暨山西大学名誉教授盖建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信仰研究室副主任李志鸿研究员在线担任评议人,薛稷副院长及哲学学院部分师生与会旁听。

1.jpg

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为宋峰博士在入职山大之后所撰写的题为《道教龙蹻术与投龙璧仪关系新探》的论文。他分别从“龙蹻术”的观念溯源、祈雨与飞升是龙蹻术的双重功效、元代之前的投龙璧仪发展历程、龙蹻术与投龙璧仪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入手,对道教龙蹻术与投龙璧仪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报告伊始,宋峰博士首先从浙江省博物馆于近期举办的“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特展入手,结合自己在西安市博物院拍摄的唐代鎏金铜龙实物,指出投龙仪的普遍存在以及学术界目前的持续关注。紧接着,他通过详细的文献梳理,指出龙蹻的概念原型可以追溯至《史记》《列仙传》等书,在《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中对龙蹻的具体解释与龙蹻术的具体修炼方法有着详细的记载。龙蹻术由某种祈雨法术演变而来,其完整的概念与思想框架大致成型于南北朝时期。他随即指出,投龙璧仪是一种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道教祭祀仪式,盛行于唐宋时期。投龙璧仪中金龙的功能与龙蹻术中龙蹻的功能基本一致,投龙璧仪发挥的功能是对龙蹻术的祈雨与飞升等功能的继承与引申。最后,他得出结论,认为投龙璧仪应当是一种从龙蹻术发展而来的祭祀仪式,是道教对于国家祭祀体系进行渗透与革新的工具。

2.jpg

在宋峰博士做完报告之后,尤洋院长提出了两个问题:首先,这篇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哪里?对于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有何突破?其次,龙蹻术是一种道教修炼法术,投龙璧仪是一种祭祀仪式,如何突显二者之间纽带的合理性?随后,尤院长邀请评议人盖建民教授发言。

盖建民教授首先从两个方面肯定了这篇论文的学术价值:第一,这篇论文抓住了当前学术界对于洞天福地与仪式关系研究这一学术热点;第二,这篇论文从道教内炼方法与仪式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道教仪式与修炼的关系,切入角度较为新颖。接下来,盖教授提出了三点改进意见:第一,投龙仪与投龙璧仪的具体区别体现在哪里?第二,龙蹻术与投龙璧仪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证稍显不足,应当对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论证。第三,结论部分需要继续提炼,归纳总结二者之间的相似性。

除此之外,身为宋峰博士生导师的盖教授,认为宋峰博士在入职山大之后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发挥了自己关注出土实物材料并结合《道藏》文献的优势特长。盖教授还特别指出,青年教师午餐会这种形式实为高校系统首创,充分证明了以尤洋院长为首的山大哲学学院领导班子非常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并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

3.jpg

接下来,尤洋院长邀请李志鸿研究员发言。首先,李志鸿研究员对于这篇论文的学术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宋峰博士抓住了学科前沿问题,并且从图像学的角度解读道教问题,实现了自身的跨学科成长。这篇论文不仅史料丰富,而且论证过程也有创新之处,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其次,李志鸿研究员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他指出,学界有关投龙仪的研究由来已久,从法国汉学家沙畹的《泰山》和《投龙》等著作开始,到北京大学李零教授的《入山与出塞》,都涉及了对于投龙仪式的论述。除此之外,辛德勇、雷闻、冯时等教授,分别从天文历法的角度论及了中国龙崇拜的文化根源。这些都可以帮助宋峰博士更加深入地对龙蹻术和投龙璧仪进行溯源。此外,李志鸿研究员还建议宋峰博士对道教内炼与国家祭祀仪式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接下来,尤洋院长还邀请了与会的其他老师提问发言。景天星、李志鹏、解加馨予、张雪、孙皓佳等老师,结合自身的学科知识背景,逐一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在座谈会的最后,尤洋院长感谢了两位评议人的精彩点评,并且谈及了哲学学院开展青年教师午餐会的初衷。尤院长进一步表示,未来将把青年教师午餐会这一形式制度化、系统化,借此机会来持续激励各位青年教师的成长。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哲学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88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睿翼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