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对外交流
对外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谢地坤教授应邀来学院讲学

发布时间: 2018-05-16 浏览次数:

 

 

201851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杰出人文教授谢地坤先生应邀来哲学社会学学院“睿翼讲堂”讲学。谢地坤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哲学所所长,《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系主任等职。他的报告题目为“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从当代世界哲学发展的图景来看”。报告会由哲学社会学学院院长孙岩担教授主持。


 

哲学反映的是时代精神,显现的是民族精神的核心。黑格尔曾说,哲学“是精神的整个形态的概念,它是整个客观环境的自觉和精神本质,它是时代的精神、并作为自己正在思维的精神”。在当代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绝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居于一隅,自说自话,自以为是,而是要以中华民族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为,自觉地适应全球环境的变化,努力扩大我们的文化视野和学术视野,在当代世界哲学发展的广阔图景中去考察中国哲学发展的问题,或许更能得到一些启迪,从而有益于推进中国哲学学科的建构,推动我们的学术进步和发展。

 

讲座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展开,一是哲学始终面对人类的共同问题;二是当代世界哲学的主要倾向;三是中国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首先,谢地坤教授在分析当代世界哲学研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哲学有不同的特性,但哲学的主题最终关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世界各地,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哲学的发展虽有不同阶段,但面对的却是人类的既具体又共同的问题,只是不同国家或民族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解答。所以,哲学绝对不只是限于书斋的学问,从根本上说,哲学是与人类实践生活密切相连的思想及其理论表达,这是哲学能够不断前行的基本动力。虽然有些哲学命题表面上看似晦涩难懂,但它们讨论的主题实际上始终关系到人类的基本问题。哲学一旦脱离这些基本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自我放逐、脱离社会、脱离现实的最后结果,就一定是被社会所抛弃。当今我们的哲学出现不少问题,许多都与此有关。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个道理:哲学研究有各种范式,但它们最终的意图必定是为人类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而服务的。


 

其次,众所周知,当下世界哲学表现出的主要倾向就是多元化,过去那种某一个哲学流派或某一种哲学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几十年甚至数百年而不变的情况,在信息如此丰富、科学如此发达、思想交锋如此激烈的当今时代是绝对不可想象的。更何况,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并具有相差很大的地理环境,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就会呈现不同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就会不同,即使面临全人类的共同问题,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理路和方法也不一样,这样,各国哲学就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各有自己的特点。当然,这种多元化只是一种表象,在世界哲学发展中仍然可以看到其中一些具有倾向性的表现。从哲学学理来看,当今的世界哲学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问题意识比以前更为突出,但并不陷入具体问题之中,而是用哲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第二,现代哲学家高度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哲学基本理论的影响。第三,当代哲学显现出一种专业化、现实化的倾向。当代世界哲学具有不同的研究倾向,并表现出实践哲学新特点,这表明了今后哲学发展的新趋向。


 

接下来,谢地坤教授讲到,反思中国哲学研究的百年兴衰,强调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势在必行,当代中国哲学家应当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范式而奋斗。面对当下国家发展的紧迫需要,面对当代世界哲学发展的图景,我们思考如何构建中国哲学的发展,既是中国现实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哲学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这里之所以提出“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不仅是从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得到的启发,更重要的是从当代世界哲学图景获得的启发,是通过对百年来中国哲学的历史回顾和现实考察而获得的新认识。具体而言,现在实现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首先要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从过去以知识体系意识为主导转变为以问题意识为主导。第二,从单纯的民族视域转变为世界性的视域。第三,从哲学学科的分裂转变为哲学通才。

 

最后,孙岩院长总结,谢地坤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思想深刻,给予了我们许多的启发与收获。部分师生就自身在研究中遇到的疑问与谢教授进行了交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首 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党群工作| 团学工作|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