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网站!

学科概况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科概况

一、学科定位

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以“哲学与现代性”为主题,直面当代哲学关于科学发现及其社会功能、真理证明、现代化社会建设、思维方式变革与价值观导向等重大哲学理论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直面山西文旅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发展规划、数据库建设、产品创制等现实需求,构建服务山西文旅发展的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性与服务性、基础性与应用性协调发展的世界一流学科。

二、建设目标

到“十四五”末,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哲学学科整体建设,哲学思想体系和产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争取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到2035年,学科实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哲学思想体系、产业服务体系在繁荣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支撑山西文旅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哲学学科进入全国领先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哲学思想体系和产业服务体系功能完善,哲学学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三、人才培养目标

本科生培养目标:依托山西省“本科品牌专业”,开展“2+2”教学改革,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关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拥有扎实的原典阅读与独立研究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适合进一步理论深造或满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研究生培养目标: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省级优势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社会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方向,培养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哲学潮流、文化思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敏锐理解力,未来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同时直接参与世界哲学对话的拔尖创新型哲学人才。

四、优势与特色

山西大学哲学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科技哲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现代化研究中心”、“区域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4人,其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马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三晋学者”等各类高端人才27人,全职外籍教授4人。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具有省内唯一性。

在学术研究特色上,本学科围绕“哲学与现代性”重大研究主题,以哲学为出发点聚焦思想领域的现代性阐释与现代化理论创新,主要就“科技前沿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本土化”、“认知与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山西文化资源发掘与系统阐释”、“区域科技政策”、“社会哲学与城乡治理”、“山西文旅产业发展”等主题开展研究,注重哲学成果的本土化以及学术话语权建设。在实现重大哲学理论创新,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学派和哲学思想创新体系的同时,密切联系山西文旅产业发展等重大现实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库”作用,为山西经济转型和文化繁荣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撑。

五、学科方向设置

1.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方向:围绕现代科技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现代哲学思维,立足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在哲学和科学相结合的交叉综合研究中,解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具体科学哲学问题,满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理性和科学认识需求。以语境论方法与具体科学哲学研究为核心,兼顾区域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与智库服务。

2.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区域现代化研究方向:围绕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通过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以英美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为特色,重点突出其社会主义思想内核,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满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时代化、大众化需求。依托理论优势同时开展实践研究,面向区域现代化建设领域,着眼县域发展研究,开展智库服务。

3.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围绕现代认识论的转型与重建问题,以认知哲学和分析哲学为主攻领域,探索当代西方认识论研究领域的主要路径与重要学说,为有关人类思维与知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多元化的理论平台。特别是认知哲学的研究,这是本方向基于近三十年来认知科学哲学、心灵哲学、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哲学、机器学习等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研究和热点研究的特点提出的新概念,充分体现学术研究的趋势以及学科交叉和科研创新的时代要求。

4.中国传统文化与文旅产业研究方向:围绕传统文化现代化,立足中国传统哲学及价值观的转型,着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论的现代性诠释和生态智慧的现代化建构,精准提炼三晋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元素,满足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求。挖掘三晋思想宝藏,讲好山西文化故事,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以三晋传统文化发掘研究和文旅产业智库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区域文旅产业发展问题。

六、国内外影响

山西大学哲学学院是省内唯一的哲学院系,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创建学科群的特色之路。本学科拥有山西唯一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和文科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国内哲学首个、省内文科唯一获批的科技部、教育部“111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也是目前唯一列入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攀升计划建设的人文学科,还新建2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十多年来,学科教师在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20篇、在哲学学科主学报《哲学研究》发表论文累计8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科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各类著作500余部。立项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0余项,特别是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学术成果荣获国内人文社科最高奖励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培养的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项。组建山西大学哲学优势学科群,召开“哲学优势学科群对接文旅产业战略论坛”,成立“三晋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围绕山西城乡治理和区域现代化建设,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交各级各类咨政报告50余篇。着眼乡村旅游开发与农业产业规划,承接精准扶贫共建项目10余项。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学科声誉。

与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关系;与美国克莱蒙研究大学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山西大学社会发展与后现代思维研究中心”。开设“中国哲学与三晋文化短期课程”,吸引近百名外国留学生前来学习交流。全职引进4名国外高水平外籍教师,同时吸引一批拥有国外知名大学的优秀人才任教讲学,初步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近几年,学科教师在剑桥大学、劳特里奇、世界科学等国际知名出版学术专著多部,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此外,与英、美等国知名学府的哲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学术及人员往来,特别是举办“科学说明与方法论国际学术会议”、“首届国际认知科学哲学研讨会”、“量子力学基础——波函数的意义”、“现代化社会形态与社会治理”国际论坛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形成良好国际声誉。


学科团队介绍:

(排名不分先后)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  授   乔瑞金  马俊峰  邢  媛  管晓刚  

副教授    赵瑞林  薛  稷  李瑞艳  陈治国  赵跃红  李  隽  于勇成  马  援

中国哲学与宗教学

教  授   宁俊伟  陈清春  

副教授    王玉彬  崔  涛  李细成

外国哲学

教  授  魏屹东  江  怡  孙  岩  王成兵  王姝彦  Dariush M.Doust  胡瑞娜

陈常燊   梅剑华  樊岳红  Thomas Hodgson  Yvonne Foerster

副教授   王航赞  范  莉  郭  郁  刘伟伟  陈敬坤  韩  宁Zuzanna Gnatek

逻辑学

副教授  郭建萍

伦理学

教  授  薛勇民  吴文清   周  斌

美学

教  授  梁晓萍

科学技术哲学

教  授  郭贵春  张汉静  高  策  殷  杰   张培富  贺天平  高  山   尤  洋  

李树雪  厚宇德  刘  杰  程  瑞  赵  斌  

副教授  辛  翀  安  军  康仕慧  赵  丹  王凯宁  李德新  杨维恒  贾林海

姚雅欣  伊  宝  赵云波   冯震宇  邹文卿   乔笑斐  王凯宁  赵  雷

社会哲学

教  授   郭新平  马  华  慕良泽

副教授    梁振华  张伟豪  乔陆印  罗国亮  原 超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哲学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88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