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资讯
教师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 2014-12-01
浏览次数:
胡晓虹 《光明日报》2014年12月02日14版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教师的思想理念层次、价值体系层次及行为模式层次。结合目前的教师文化研究,我们发现以上三个层面都不同程度存有问题。如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缺乏热情,教育思想陈旧,不追求学术上的进取等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应从如下三方面着力。
管理维度,努力创设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马克思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目前,不少学校管理方式仍较僵化,比如对教师的管理仅停留在制度层面,把人放在冷冰的规章制度之下去管理,缺少人性化的关怀。教师的尊严不能得以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又如何发挥?我们建议,奖励措施要向一线教师倾斜,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给予高度重视。这些措施的本质是重视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使其生命的价值朝向最大化发展。只有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好,才会使教师们普遍感到社会对自身劳动的认同,从而激发其高涨的工作热情。
自身维度,确立追求先进文化的自觉意识
一个教师有完善自己生命价值的内驱力,一个教师群体学习热情高昂的学校,它的长足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传统的教师文化被认为是权威文化。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上,是以“统整”“求同”的思维方式去要求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将自己的情感内隐,且把教学仅仅当成一种职业需要,眼中有知识无学生——这表明教师在理解学校文化上有偏差。德国文化教育派的代表斯普朗格认为,只有生命才需要用文化去陶冶和唤醒,学校文化的价值在于“唤醒生命”,而不在于知识的传递。教师更应放下架子,与学生坦诚交流,使教学成为不同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平等的对话中获得收益,完成生命价值的实现。
教育学家里伯曼和米勒的一项调查表明,“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孤立的事业。在教学中,教师是在自我迫使和职业认同的孤立中进行的”。在不少学校,教师之间缺少真诚的交流,多数教师不愿干涉同事的教学,也不给予真诚的实质性的指导,更谈不上分享教学经验。事实上,学术活动只有在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中才会活跃起来。学会合作既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也是优良教师文化的组成部分。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把自己的课堂向同事公开,接受别人的观察,同时,自己又观摩别人的教学,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才会得到深刻的启发,促进自己教学的进步。未来的教师文化应以此为蓝图,创设一个和谐向上的教师文化生态圈。
新课标要求教师除了一般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特殊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管理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这使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进而达到科学性与艺术形象结合的境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
社会维度,倡导与社会发展一致的外部文化环境
教师文化离不开社会的影响。社会上“重教”但不一定“尊师”的氛围,新的“读书无用论”等喧嚣,不同程度会挫伤教师的自我认同感。此外,并不太高的经济收入和常年的繁重琐碎的劳动也使教师无法在职业生涯中获得生命的快感,相反是倦怠、自卑等。为此,各级政府应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切实解决教师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保障教师的健康权、休息权等合理诉求。并要对老师抱以宽容的心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使认真钻研教学教法的老师得到应有的尊重。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一中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信息传播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