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世南教授应邀来我院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8-10-15 浏览次数:

 

20181011日晚上,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教授应邀来我院,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美好生活的生态权益向度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王继创博士主持。


 

方世南教授在报告开篇即引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要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来引出报告的主题:如何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提出要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离不开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解读。马克思的思想中不仅有红色的革命斗争理论,而且也有绿色的生态环保观念,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红绿交融的观点,报告会就此进入了正题。

 

一、阐述了生态权益与美好生活的辩证逻辑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美好生活的研究既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向度,还有生态和生态权益的向度。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价值诉求,是维护无产阶级的生态权益,以及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提及马克思、恩格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人类面临的两大关系以及研究的两大视域时,方教授补充了“四个两”,分别为:两大提升:人类物种提升与社会提升;②两大特性:能动性与受动性;两大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解、人与社会的和解;两大主义:自然主义的人道主义、人道主义的自然主义。并以此作为研究的重要起点,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将美好生活与生态权益紧密关联,指出了美好生活的两大基础,一是社会基础,即优美的社会环境;二是自然基础,即优美的生态环境。只有风调雨顺,才能国泰民安。

 

方世南教授以特里尔市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设计的红绿灯图案来重申马克思的红绿交融思想,趣味十足。


 

二、批判了资本逻辑对生态权益和美好生活的剥夺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激化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和人与社会关系紧张,导致人们在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以及生态权益等问题上不公正,产生阶级对立的主要原因,其最直接的表现是资本逻辑对人和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负面影响。

 

相对应的,方世南教授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绿色维度中的生产力,分为使环境遭受破坏的生产力和优化环境的生产力。基于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无产阶级的生态权益以及过上美好生活必须变革当时的社会制度。

 

三、指明了维护生态权益实现美好生活的路径

 

方世南教授指出,维护生态权益实现美好生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消灭私有制是解决生态问题从而以公平的生态权益保障美好生活的根本。人的两次提升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两大和解的过程。人的解放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本质的复归。人的社会本质和自然本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方世南教授给我们例举了德国弗莱堡引雪水入城、德国农村的污水处理、德国慕尼黑借助中国智慧建设城市吸水海绵路,以及台湾道路少有垃圾桶等例子来展世界现各地对生态的重视。


 

在互动交流环节,方教授就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区别联系,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早期与晚期的差异,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人的本质等问题做出了简要回答。

 

最后,主持人王创继博士就方教授的讲座做了简要点评。方教授反对将人与自然对立,而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解,并共同归结到实现人的美好生活的问题上来,以至业界人称方教授“以真理精神追求真理”。我们应该学习方教授将理论研究建立在对现实问题关切之上。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说明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首 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党群工作| 团学工作|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