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讲堂】朱菁:关于人工智能可解释性问题的哲学思考
2021年12月28日19:00-21:00,朱菁老师,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哲学、人工智能哲学、认识论、行动哲学等,2008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0年爱斯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在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225会议室(线下),腾讯会议(线上)作了“关于人工智能可解释性问题的哲学思考”的精彩学术报告。学院相关老师与学生都悉心听取了此次讲座报告。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院长尤洋教授担任此次报告的评论人,山西大学江怡教授担任此次报告的主持人。
报告开始朱菁教授先对人工智能可解释性问题的发展史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关于人工智能可解释性一直在最近五六年才被重视起来。紧接着朱老师对哲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做了一个解释,解释就是从规律性的东西推理到具体的东西,一个科学解释就是一个演绎论证。哲学关于科学解释有着丰富的积累,但是在可解释性人工智能这一块可以说是一个空白。
关于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要求存在多种层次,所以对人工智能的解释应该是多元的。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多元解释对人工智能来说是一种相对好的方式。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问题,目前还是不清楚的,因为他面临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解释清楚。所以只能多层次,多模式的解释人工智能。要想形成统一的,整合化的解释还需要在目前片段化的解释中努力寻找。
针对人工智能可解释性困难的问题,朱老师提出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解释。以学习为中心的解释,通过学习的过程,人工智能会具备某些能力,偏好,习惯,其次,通过学习的结果,来进一步解释它的做法,运用,处理问题的方式。学习既是要解释的东西,同时他又进一步成为我们学习新部分的一个因素。以学习为中心的解释对目前整合性的人工智能的解释是有帮助的。这种方式不一定能覆盖所有问题,但是针对目前的问题,他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此次报告结尾之际,朱老师提到哲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希望这两个领域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最后,我院尤洋教授评价,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问题是一个哲学领域很少有人关注的论点,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和探究。解释问题是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在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问题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一个新的学术方向,是我们接下来可以重点研究的方向。这是一个开放性课题,此次报告更多的是引发我们对这个全新领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