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院庆祝山西大学110周校庆邀请迈克尔戴维特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 2012-05-13
浏览次数:
在山西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2012年5月6日至12日期间,哲学社会学学院邀请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戴维特在我院报告厅做了六场专题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范莉博士主持,学院硕、博士研究生、本科生及部分教师聆听了报告。
2010年5月6日
报告题目:“Aberrations of the Realism Debate”。
戴维特教授在报告中首先指出,关于物理世界的反实在论成了当今哲学的通病,大多数著名哲学家都以不同方式投入了反实在论的怀抱。但戴维特教授认为反实在论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他考察了当代围绕实在论展开的各种争论,认为这些争论其实都没有切中要害。在他看来,要对实在论进行辩护,首先就要将实在论与其他的理论区分开来,并选择正确的出发点,然后才能做出恰当的论证。但遗憾的是很多实在论的拥护者并没有采取正确的路线,不管是实在论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对实在论特征的描述基本上是是一种语义学的描述,几乎没有一种是直接形而上学的。戴维特着力区分了实在论的形而上学维度与语义学维度,前者是本体论的,而后者是认识论的。同时他还区分了实在论的存在之维与独立之维,实在论的反对者否认的是主要是后者,即,认为这些实体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心智。戴维特认为任何对实在论的描述或定义都应该包含这两个维度。实在论者坚持世界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他们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而不过是说世界并非人们通过心灵、语言、概念或知识建构起来的。如果捍卫了实在论的这些极小的基本立场,那么实在论就能够在与反实在论的战役中胜出。最后,戴维特教授简要回应了对他的几种主要批评意见,列举了关于实在论争论的一些偏差。
5月7日
报告题目:“A Naturalistic Defense of Realism”。
戴维特在报告中首先简要回顾了昨天报告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了要把实在论与语义学问题和真之理论区分开。这次报告的主要话题是常识实在论。戴维特提出,日复一日的日常经验和常识告诉我们,类似石头、猫、树等等这些对象是独立我们的存在——即使在我们知觉不到它们的时候。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如此多的哲学家否认这一点?他考察了笛卡尔直至语言学转向的哲学传统。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导致了外部世界的实在性被悬隔起来,它在迫使很多人放弃实在论的同时也带来一场灾难:要么是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有价值的知识,要么是以荒诞形而上学为代价的知识。在戴维特教授看来,所有这些从先天认识论到先天形而上学的思考路径都是误入歧途,我们不能用认识论的沉思作为证据来反对实在论,而应该以实在论为证据来反对沉思。正确的路线是蒯因式的:从经验的形而上学到经验的认识论,即自然化的认识论,其本身就是科学的一个部分。戴维特指出,如果沿着这条道路行进的话,实在论就无法抗拒了。随后,戴维特教授考察了达米特、库恩以及普特南等人的反对意见,并重申了其实在论立场。
5月8日
报告题目:“Are Unconceived Alternatives: A Problem for Scientific Realism”
戴维特教授首先澄清了“科学实在论”概念并区分了强弱两种不同两种科学实在论,随后考察了反对科学实在论的几个相互关联的论证。一是非充分决定性论证:由于存在相互竞争的科学理论,并且一个理论的经验证据并不比另一个多,所以科学实在论是不合理的。第二个论证是元归纳论证:过去理论所假定的一些不可观察实体并不存在,所以当前理论所假定的不可观察实体多半也不存在;第三个论证是斯坦福的尚未想到的替代理论:斯坦福等人同样关注非充分决定性,他们注意到科学史上这种情况总是周期性地短暂出现,有一些替代理论我们一开始并没有想到,所以这是一种严肃的理论上的可能性。戴维特教授对这些论证一一进行考察,认为这些论证并不足以威胁科学实在论。
5月10日
报告题目:“The Role of Intuitions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很多重要的哲学家都强调直觉在语言哲学中的作用,戴维特教授对此并不否分,但他认为语言哲学的任务并不是像有些学者(比如那些拥护实验语义学的)认为的那样是去解释说话者关于语言的直觉,而应该是解释语言的本质,解释语言表达式的性质,如意义、真、指称、语法性等等。他认为关于直觉我们要关注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们认为直觉能够被当做证据?这样做是否恰当?戴维特接下来考察了关于语义事实的笛卡尔式直觉以及弗雷格基于这种直觉提出的反对指称论的同一性论题,认为直觉并非先天知识。他强调人的语言能力不过是一种技能,而直觉也根本不是什么先天的东西,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经验判断。
5月11日
报告题目:“Still Against Direct Reference”
戴维特教授首先梳理了围绕指称理论展开的历史争论,并简要阐明了语义学的目标和任务。他注意到,目前流行的两大指称理论(描述与理论和直接指称理论)各自都面临非常严重的困难,而索姆斯所持的一种观点极具代表性,即认为在没有更好的替代理论可供选择的情况我们只能满足于直接指称理论。但戴维特教授认为他的因果模型理论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出路。他修正了克里普克的因果历史理论,论证名称的意义就在于其因果模型,同时回应了对直接指称理论的一些辩护。
5月12日
报告题目:“Whither Experimental Semantics”
戴维特教授认为实验语义学是近年来语义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进展,它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实验将普通说话者的语言直觉和哲学家的专家直觉进行比对,以此对传统语义学的一些论证或观点的合理性提出质疑。戴维特教授试图表明,普通民众因文化差异而在语言直觉方面体现出的差异并不能够对哲学家的语言直觉构成威胁,因为哲学家的语言直觉正是在全面仔细考察语言使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实验语义学的目标和方法是错误的,我们要检验的语言的使用,而不是用普通民众的直觉来反对专家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