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陈嘉映先生学术报告三:语言与哲学

发布时间: 2019-10-24 浏览次数:


1021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陈嘉映教授第三场学术报告“语言与哲学”在我院报告厅举行,我院师生及校内同行学者聆听了本次报告会。本次报告由梅剑华教授主持。


web1.jpg

 

首先,陈嘉映教授对姿态语言进行了阐释。他指出,姿态语言并不是话语的伴随物和一般意义上语言的替代物,而是广义语言的另一半。从言意之辨的角度来看,思想的一半落实在话语中,一半落实在姿态上;话语是思想的实现,姿态是表达思想语言的一半;姿态是内生的,非后天附加的,在日常交流中,姿态不是可有可无的,且言语无法脱离姿态。


web3.jpg

 

陈嘉映教授指出,“姿态说”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式,是进入语言系统更为深入的研究,姿态是行为的缩减版,它不仅是表征,更是说话人存在的一部分。通过对“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不同角度的理解,陈教授指出“姿态说”从根本上思考语言和人的关系,具有相当宏大的理论,狭义上的语言和姿态是同时存在的、并行的、非重复的,并且是互相支持的,但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态:语言是分环勾连,是语词和语词通过语法结合在一起,是分析的关系;姿态则是独立的单元,不需要置于整个系统中,它是完整的,不是分析的。

 

语言作为一个形式系统是如何与我们的思维连接上?姿态与内部语言都有哪些特征?陈嘉映教授认为,内部语言是内部的心,是心象、意象,而姿态是一种外部的形象。主张内部语言的人认为内部语言是混沌的意识,是语言的中间阶层,也就是低级的语言,而姿态说中的姿态则被认为是广义语言的另一半。从这两个意义上讲,二者的区别很明显。但在需要完成的某件事情上,二者的区别又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内部语言单词不是那么稳定和健全,而姿态则是健全的。这两者的不同又加强了两者的相同之处,即都是在做一种努力,把形式语言与某种形象联系在一起。


web2.jpg

 

最后,陈嘉映教授认为语言系统不是一个表征系统,而是一个工具系统——“道路网”,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工具来表征,也就是说,表征只是它的其中一个作用,而表征系统的变形始终是主流的。

  

在互动环节,陈嘉映教授与同学们亲切交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陈嘉映教授以独特的人格魅力、丰厚的学术功底给同学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报告圆满结束。



 

首 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党群工作| 团学工作|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