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陈晓平教授来我院访问讲学

发布时间: 2015-01-18 浏览次数:

 

 
2015116,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晓平教授应邀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在初民学院会议室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如何分辨善与恶——兼评哈佛大学“正义论”公开课》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陈敬坤老师主持。
 
 
陈晓平教授首先说明了道德哲学的基本分野:以康德“绝对命令”为例简单介绍了道义论,以功利主义从边沁、密尔,到当代的发展为线索重点介绍了功利论。他认为道义论虽较为严谨高尚,但追求纯粹形式而缺乏具体实践的可操作性。相反,功利论的“最大幸福原则”符合人的本性,在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更具实用性和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陈教授分析了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正义论”公开课的几个经典案例,并与在座师生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从“医生选择救人”的案例出发,明确了“最大幸福原则”中的数量标准。接着借“移植外科医生”的例子提出了“自愿原则”:任何状况下,不管数量多么悬殊,都不能强迫牺牲自由个体,而满足看似较多人的利益,因为每一个自由个体背后是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全体社会人的利益及安全感。但若遇到个体皆不自愿,又不得不有人做出牺牲的情况,该如何体现正义呢?陈教授进一步提出“随机原则”作补充,并通过对“外科医生”不同解决策略背后的伦理意义剖析,认为“抓阄”是一个既保障机会公平又比不作为的“伪善”更有意义的最佳方式。最后,他以“英国航海遇难者吃人”的案例作结,明确说明面对危急状况,在“自愿原则”等失效情况下,有道德的决策人应先考虑牺牲自身,与群体都放弃的他者“同归于尽”,而不是选择“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与此同时,陈教授从两个方面批判了桑德尔:一是批评其学术理论站在道义论立场,所举案例过于绝对刻板,现实性不强;二是指责其授课逃避学生的尖锐提问,而他自己“只问不答”的风格也不够真诚坦荡,课堂热闹有余而深度不足。
 
在整个报告过程中,陈教授与在场师生有着充分的互动,就“数量标准”是否最符合功利主义逻辑,“自愿原则”的理论渊源和适用范围,“遇难者吃人”案例中的“大副”道德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且在提问环节继续就“强盗与撒谎者”中的道德涵义,“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的区别等问题进行讨论,还就新版《婚姻法》、恐怖主义等热点话题各抒己见。最后,陈教授总结道:“道德是实践理性,脱离了现实中的可操作性,任何道德都没有意义。真正的道德是要实现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对立统一,在具体情境中辩证融合。道义脱离功利是虚幻的,而没有道义的功利主义也根本实现不了”。
 
(供稿:韩永禛)
 
 
 

首 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党群工作| 团学工作|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