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05
陈常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复旦大学科学哲学方向博士后,现任山西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维特根斯坦学会理事,山西大学维特根斯坦国际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分析哲学》副主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德国耶拿大学短期访问学者。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分析哲学、分析美学以及科技伦理,承担西方哲学史、分析的形而上学、分析美学等本科课程以及哲学方法论等研究生课程教学。主持庖丁读书会,并负责“睿翼哲学”微信公众号运营。
一、期刊论文
1. 维特根斯坦的“蒙昧主义之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5第2期;
2. 遵守规则的“原始观点”,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25年第2期全文转载;
3. 遵守规则的“原始观点”,人大复印资料·哲学文摘,2025年第1期转载;
4. 演化向我们隐藏了真相吗?——霍夫曼的认知怀疑论批评,求索,2025年第2期;
5. 当代艺术本体论中的唯名论探析,文艺美学研究,2025年春季卷;
6. 当代美学中的虚构主义,中国美学研究,2025年第25辑;
7. 对反事实依赖的一种新本质主义辩护,思想与时代,2025年总第2辑即出;
8. 模态唯名论及其困难,哲学家,2025年即出;
9. 加布里尔的离散实在论,德国哲学,待刊;
10. 当代艺术本体论中的识别论题探析,美学,待刊;
11. 哲学进步的迷思——批评查尔默斯的“核心论题”,世界哲学,2024年第2期;
12. “发表需有信念”是作者的认知义务吗?——基于哲学分歧的视角,福建论坛,2024年第5期;
13. 量的涌现论,自然辩证法通讯,2024年9期;
14. 遵守规则的“原始观点”,哲学研究,2024年第9期;
15. 后期维特根斯坦与模态本质主义,江西社会科学,2024年第9期;
16. 论沉默的认知义务——兼评合作对话观与“雄辩的沉默”,哲学分析,2024年第6期;
17. 人工智能是“道德主体”还是“道德实体”?,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2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8. 人工智能是“道德主体”还是“道德实体”?,人大复印资料·哲学文摘,2024年第4期转载;
19. 量的涌现论,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2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0. 元宇宙与钵中之脑:从语义外部论到结构实在论,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24年第8期;
21. 人工智能是“道德主体”还是“道德实体”?,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4年第5期;
22. 知识悖论是否蕴含“反知识论”?——批评大卫·刘易斯对知识论学科合法性的怀疑,中国分析哲学2024,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年;
23. “虚构悖论”是一个真正的悖论吗?,新文科教育研究,2024年第4期;
24. 逃离语词——维特根斯坦的艺术批判,中国社会科学网刊,2024年第9期;
25. 否定知识之谜,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3年冬季卷;
26. 斯宾诺莎的奠基必然主义,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23年第8期全文转载;
27. 中层论与社会本体论,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2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8. 中层论与社会本体论,人大复印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4期转载;
29. 同一性是基础的吗?——反驳布尔诺的“必要性论证”,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年第1期;
30. 本体论的“鸟瞰景观与“天穹景观”,哲学评论,2023年总第31辑;
31. 斯宾诺莎的奠基必然主义,世界哲学,2023年第2期;
32. 中层论与社会本体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3年第3期;
33. 康德与元宇宙,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23年第5期;
34. 元宇宙中的“身份爆炸”与同一性谜题,江汉论坛,2023年第10期;
35. 云景观思想实验及其社会本体论运用,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3年第3期
36. 虚构的道德知识如何可能?,伦理学研究,2023年第4期;
37. ChatGPT能否创作出真正的AI艺术?,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3年第7期;
38. 从体验机到元宇宙,理论界,2023年第8期;
39. 笛卡尔的模态二元论,法国哲学研究,2023年总第5期;
40. 我们在元宇宙中该如何行事?——论虚拟主体的道德地位与道德责任,关东学刊,2023年第2期;
41. 反事实陈述的形而上学不确定性,现代外国哲学,2023年总第23辑;
42. 审美评价与道德评价是否相容?,伦理学术,2023年总第15辑;
43. 克里普克的模态论证新探,哲学探索,2023年第1辑(总第6辑);
44. 是否存在严肃的反事实历史?,思想与文化,2022年第3辑;
45. 一般主义不一般——回应塞德尔对达斯古普塔的反驳,外国哲学,2022年总第四十三辑;
46. “可能知道”,抑或“知道可能”?——捍卫一种运气相关的知识论,福建论坛,2022年第11期;
47. 维特根斯坦的实践涌现论,学术界,2022年第12期;
48. “裂缝论证”与艺术作品的物质构成,中国分析哲学2022,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
49. 当代艺术学本体论中的指称论题,艺术学研究,2022年第3期;
50. 艺术本体论中的原真性论题(二作),现代外国哲学,2022年总第19辑;
51. AI艺术是否可能?,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2年第11期;
52. 捍卫麦克道尔的“维特根斯坦式寂静主义”,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21年第4期;
53. 关于音乐本体论的美学辨析,海峡人文学刊,2021年第4期;
54. 当代“洞”论题的本体论新探,当代社会科学前沿,2021年第7期;
55. 慎议民主的主旨及其副产品,现代外国哲学,2021年总第18辑;
56. 维特根斯坦式寂静主义:解读与批判,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20年第4期全文转载;
57. Wittgenstein on Taste and Genius, in Peter Jonkers, He Xirong & Shi Yongze (eds.), Self-awareness of Life in the New Era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2020,pp. 201-212;
58. 实在论的多副面孔——对<逻辑哲学论>的寂静主义解读,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0年第4期;
59. 光的二重性与绘画中的时空建模,认知科学,2020年总第2辑;
60. 遵守规则与 “维特根斯坦式寂静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0年第4期;
61. 维特根斯坦式寂静主义:解读与批判,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第4期;
62. 维特根斯坦论审美规则与实践,现代外国哲学,2018年总第15辑;
63. “哲学病”的诊治,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17年第1期全文转载;
64. 博弈论与实践理性,中西哲学论衡,中西书局,2017年总第五辑;
65. 维特根斯坦论天才与鉴赏力,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66. “哲学病”的诊治,哲学分析,2016年第5期;
67. 论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哲学性质的理解,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8期;
68. 欺骗如何可能——维特根斯坦对隐藏、假装和说谎的哲学诊治,中西哲学论衡,中西书局,2016年总第四辑;
69. 先验论证的新进路,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5,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70. 论经验知识的三角构架,中西哲学论衡,中西书局,2015年总第三辑;
71. 论语言与思想的反思平衡,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
72. 名学与概念研究——探索一种哲学方法,中西哲学论衡,中西书局,2014年总第二辑;
73. 论语言与思想的反思平衡,哲学分析,2014第1期;
74. 重解“濠梁之辩” ,中西哲学论衡,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总第一辑;
75. 当代哲学中的反思平衡方法,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2,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76. 托马斯·内格尔人生观之批判,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年第1期;
77. “信念之谜”与合理性的不确定性,人大复印资料·逻辑,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78. <论确实性>中的“相对主义之谜”,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
79. 从反思平衡看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80. 维特根斯坦的河床——<论确实性>中的哥白尼式革命,世界哲学,2012年第5期;
81. “信念之谜”与合理性的不确定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第4期;
82. <论确实性>中的“相对主义之谜”,吉首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2期;
83. 从反思平衡看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哲学分析,2012年第4期;
84. 试论戴维森的合理性概念,中国分析哲学2011,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
85. 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重构及反思,鸡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1期
86. 真、可欲性与合理性——试论D. 戴维森的价值哲学,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1,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87. 从经验反省到理智直观——论笛卡尔普遍怀疑的方法论前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6期;
88. 理解为何可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增刊;
89. 自我欺骗与实践理性,中国分析哲学2010,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90. 欺骗如何可能?——维特根斯坦论隐藏、假装和说谎,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
91. 概念的合用与合用度——以<哲学研究>为视角,中国分析哲学2009,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92. 说谎何以是一个问题?——分析哲学的研究进路,哲学分析,2010年第6期;
93. 戴维森论不自制,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
94. 欺骗如何可能?——维特根斯坦论隐藏、假装和说谎,世界哲学,2010年第1期;
95. 理解如何可能?——戴维森哲学的总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第5期。
二、学术专著
1. 艺术本体论研究——分析美学的视角,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即出;
2. 博尔赫斯的哲学邀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即出;
3. 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公共理性建构,法律出版社,2024年;
4. 纯粹恶的神话之批判——基于西方伦理学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5.柔软的艺术——基于互动解释的意义生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
6.反思的生活——人生意义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
7.互惠性的美德——博弈、演化与实践理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
8. 语言与实践——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病的诊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
9. 彻底解释的知识论——基于先验论证和反思平衡的三角测量模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
10.美德、规则与实践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
11. 理解的准则——戴维森合理性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年。
三、专著章节
1. 赝品与艺术原真性,哲学与艺术对话录(暂定名),上海文艺出版社,2025年即出;
2. 英美分析哲学研究,何锡蓉主编: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前沿·哲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3. 公正,何锡蓉主编: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四、报纸文章
1. 从体验机到元宇宙:虚拟生活具有道德价值吗?,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4日;
五、译文
1.观念史中的<子不语>——袁枚对传统宗教、宇宙秩序及历史概念的挑战, 哲学分析 ,2014 年第5期;
2. 对康德以来普遍历史观念的评论,哲学分析,2010年第4期;
3. 坐在扶椅上能追求到什么?,世界哲学 ,2009 年第5期;
4. 语言的转向与概念的转向,世界哲学 , 2009 年第5期;
5. 哲学在西方的近期发展,哲学研究 ,2008年第8期。
六、译著
1. 维特根斯坦的方法:被忽视的面相,西北大学出版社,2025年即出;
2.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西方文化的源与流(合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
3. 维特根斯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23年;
4. 维特根斯坦,华夏出版社,2012年;
5. 品格的力量(合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七、访谈
1.分析哲学的自识与反思,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15年第3期全文转载;
2. 分析哲学的自识与反思,哲学分析,2014年第6期。
八、书评
1. 私密性问题的公共话语,社会科学报,2019 年12 月26 日;
2. 穷理盘道要修的真功夫,哲学分析,2011年第5期。
九、会议综述
1. 合理性与自由的认知科学进路——第二届<哲学分析>讲堂综述,哲学分析, 2012 年第4期。
十、集刊工作(担任副主编)
1. 中国分析哲学2025,浙江大学出版社,2025年即出;
2. 中国分析哲学2024,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年;
3. 中国分析哲学2023,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
4. 中国分析哲学2022,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
(欢迎赐稿!)
十一、获奖情况
1. 2024年获得山西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2. 2021年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特等奖(团队奖)。
十二、承担科研项目
1. 维特根斯坦与寂静主义研究(21FZXB042),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2021年;
2. 分析的西方哲学史研究(19AZX01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负责人),2019年;
3. 现代西方公共理性前沿问题研究(14CZX04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4年;
4. 戴维森哲学的整体性研究(11YJC72000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1年。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睿翼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