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4
为进一步深化康德哲学在汉语世界的接受史研究,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5月10日,“汉语世界的康德”学术研讨会在太原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康德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德学会)联合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西大学以及商务印书馆、《学术月刊》《哲学研究》《福建论坛》编辑部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韩水法、山西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尤洋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康德研究对中国古典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并表示关于康德的研究始终是哲学界的前沿问题,且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诸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能够进一步挖掘康德哲学的当代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拓展其思想的应用边界。
本次会议共设八场报告和“康德三大批判汉译中的诸问题”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北京大学韩水法教授以“论康德的哲学方法”为题作第一场报告,聚焦“康德哲学革命”和“纯粹理性批判与方法”两个核心议题,深入剖析了康德哲学的内在逻辑与思维路径。第二场由中国人民大学谢地坤教授作题为“《判断力批判》的解读”报告,报告对判断力的基本原理、情感在判断力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从形而上学到现实关怀进行了解读。中国政法大学宫睿教授作了题为“从哥白尼革命到后成论”的学术报告,探讨了康德哲学中的哥白尼式转向及其对现代认知科学的影响,揭示了后成论视角下康德思想的深远意义。山西大学原海成副教授作了题为“伦理目的论的悬置:康德与克尔凯郭尔对捆绑以撒的诠释”,探讨了康德与克尔凯郭尔在伦理目的论上的分歧,揭示了其对现代道德哲学的启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陆心宇围绕“康德哲学中的形式性问题”作报告,深入探讨了形式性原则在康德伦理学中的地位。同济大学助理教授贺磊以“再议康德的物自身学说——兼评李明辉对牟宗三的辩护”为题,从康德的物自身学说出发,探讨了李明辉对牟宗三物自身理论的辩护,并分析了康德物自身概念在当代哲学中的新诠释。华中科技大学教师罗正东分享了关于理性的运用与康德知识论中“第三者”思想的研究。北京大学南星副教授围绕“康德与知识的界限”作报告,探讨了康德对知识边界的界定及其对现代认识论的影响。
圆桌论坛围绕“康德三大批判汉译中的诸问题”开展,北京大学韩林合教授在引言中提出了“范畴表中的中译问题”,全体参会学者进行了讨论。
此次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康德哲学在汉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彰显了康德哲学的诸问题在当今时代的独特价值,进一步深化了康德哲学在汉语世界的接受史研究,推动了中西哲学思想对话。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睿翼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