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网站!

论文著作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著作

学院2024年发表学术论文(部分)

发布时间:2025-02-19

[1]王航赞,宋禄华.“知识”的价值阐述困境与理解论辩护[J].逻辑、智能与哲学,2024,(02):84-99+221.

[2]陈常燊.“虚构悖论”是一个真正的悖论吗?[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4,(04):79-88+143.

[3]陈常燊.论沉默的认知义务——兼评合作对话观与“雄辩的沉默”[J].哲学分析,2024,15(06):97-107+193.

[4]冯前林,赵宇.子路之勇再探——基于孔孟荀勇德思想的视角[J].晋中学院学报,2024,41(06):32-37.

[5]孙江平,吴文清.后现象学技术理论视野下主体性问题的三重维度[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4,41(06):73-78.

[6]邢媛,卫唯.加文·科琴资本主义批判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24,(12):90-97.

[7]江怡.实验哲学:一种“减字哲学”方案[J].哲学动态,2024,(11):92-100+126-127.

[8]薛稷.《资本论》对黑格尔“逻辑学”理论的扬弃与澄明[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6):51-57.

[9]景天星.百余年长安佛教研究述论[J].世界宗教研究,2024,(11):117-124.

[10]魏屹东.计算智能:一种精确适应性表征的人工智能[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3(06):104-113.

[11]吉拉·谢尔,郭建萍.哲学视角下的逻辑性及相关重要问题[J].逻辑学动态与评论,2024,3(02):3-24.

[12]宋峰.《上清北极天心正法》的创作区域与年代考辨[J].宗教学研究,2024,(06):37-43.

[13]谷成城.“君子之辩”:推类及其评价标准[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7(06):76-83.

[14]周斌,王灵芝.声誉机制的作用效力、分化效应及其反思[J].道德与文明,2024,(06):158-165.

[15]尤洋,张贞.记忆的真实性研究:一种混合理论解决方案[J].哲学分析,2024,15(05):23-34+196.

[16]魏屹东.人工意识:从不可能性到可实现性[J].学术月刊,2024,56(10):17-27.

[17]薛稷,岳忆宁.从“表现主义论争”看卢卡奇及其现实主义文艺理论[J].国外理论动态,2024,(05):58-66.

[18]马援.“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跟踪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前沿”学术研讨会综述[J].国外理论动态,2024,(05):170-176.

[19]郭建萍.反逻辑例外论对例外论有威胁吗?[J].逻辑学研究,2024,17(05):53-70.

[20]陈常燊.学者声音[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9(05):121.

[21]陈常燊.元宇宙与“钵中之脑”:从语义外部论到结构实在论[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9(05):53-59.

[22]孙江平,吴文清.道德物化理论会演变为“技治主义”吗?[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4,46(11):47-54.

[23]尤洋,魏朴琪.何谓注意——行动选择理论的视野[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4,41(05):9-15.

[24]郭虹,王姝彦.实践·交互·适应:认知演化的文化可塑性[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4,41(05):43-50.

[25]刘勰娇,王中江.本于自然与合乎人文——从老子到王弼[J].社会科学战线,2024,(10):25-33.

[26]陈常燊.后期维特根斯坦与模态本质主义[J].江西社会科学,2024,44(09):91-97.

[27]冯前林,赵宇.圣以道体示人:焦竑的圣人观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9):28-32.

[28]孙岩,房帅帅.有限整合论:人工智能的道德决策问题新解[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4,40(09):83-90+129.

[29]郭郁.从“光之隐喻”看现象学对“存在”传统的继承与突破[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7(05):57-64.

[30]魏屹东.人工智能的“认知转向”——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由之路[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1(05):9-17.

[31]江怡.思想的构成与表达[J].通识教育评论,2024,(01):78-92.

[32]谭德贵,宁俊伟.关于寇谦之建立北天师道的问题研究——以“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为中心[J].世界宗教研究,2024,(08):42-48.

[33]陈常燊.遵守规则的“原始观点”[J].哲学研究,2024,(08):99-106+128.

[34]魏屹东.人工认知挑战自然认知的“认知策略”[J].探索与争鸣,2024,(08):83-95+178.

[35]江怡,李然.对逆向因果和时间反演对称性的哲学分析[J].探索与争鸣,2024,(08):142-153+179-180.

[36]刘勰娇.王弼“德”论及其形而上学基础[J].中州学刊,2024,(08):125-132.

[37]王帅.生命治理维度下马尔库塞技术极权批判的价值与反思[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4,41(04):115-120.

[38]陈常燊.量的涌现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4,46(09):33-40.

[39]吴文清,王浩.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特质、历史意义及实践指向[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4,47(04):19-24.

[40]魏屹东.建构文化人工智能的可能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14):31-44.

[41]刘勰娇.王弼对儒家道德哲学的重建——以“德”为中心的探讨[J].孔子研究,2024,(04):45-53+158.

[42]罗慧琳.在解经与解心之间——理学语录的言说方式[J].现代哲学,2024,(04):132-139.

[43]刘美玲.大中小学传承雷锋精神的一体化路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4,(07):17-20.

[44]刘伟伟,刘晓红.数学初始公理严格性的实在论辩护[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4,46(08):25-33.

[45]孙岩,王坚.从特姆金视角看“纯粹附加悖论”及其意蕴[J].伦理学研究,2024,(04):34-44.

[46]梅杰吉.在情绪与信念之间——维特根斯坦论爱[J].外国哲学,2024,(01):123-140.

[47]王姝彦,柴新.探索-利用困境再审视——基于主动推理的视角[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4,46(07):24-31.

[48]闫玺印.“空表征问题”的解释困境与出路[J].社会科学家,2024,(02):120-126.

[49]赵斌,田天增.共生视域下的智能机器道德地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4,40(05):73-80.

[50]谷成城.以学术争鸣推进中国逻辑史研究的繁荣发展——中国逻辑史专题论坛述要[J].逻辑学动态与评论,2024,3(01):197-201.

[51]陈常燊,贺丽霞.人工智能是“道德主体”还是“道德实体”?——基于结构伦理视角[J].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4,(05):27-37.

[52]陈常燊.“发表需有信念”是作者的认知义务吗?——基于哲学分歧的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05):43-53.

[53]刘美玲,庞富帅.中国传统家训中“忠”伦理及其当代价值[J].晋中学院学报,2024,41(02):14-19.

[54]魏屹东,杜雅君.试论现象学与当代心灵哲学的融合[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1(03):76-83.

[55]魏屹东.通用人工智能何以“通用”?[J].社会科学文摘,2024,(04):14-16.

[56]江怡.结果可以先于原因吗[N].社会科学报,2024-04-04(005).

[57]陈常燊.反事实主张的形而上学不确定性[J].现代外国哲学,2023,(02):42-52.

[58]陈常燊.否定知识之谜[J].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3,9(02):28-42.

[59]陈清春.论儒家对人格尊严的维护方式[J].管子学刊,2024,(02):87-98.

[60]尤洋,张贞.神经科学哲学视域下的情绪自然类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2):34-44+168.

[61]魏屹东.论人工认知实现的方法论策略[J].哲学研究,2024,(03):102-113+125.

[62]陈清春.“心”与“人格”——王阳明、康德、舍勒的主体概念之比较[J].哲学研究,2024,(03):71-80.

[63]王姝彦,柴新.基于主动推理的人机交互信任建构[J].浙江社会科学,2024,(03):100-109+158-159.

[64]孙岩,王坚.论国际援助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基于特姆金对“援助悖论”的反思[J].道德与文明,2024,(02):145-155.

[65]梅剑华.奠基与心理因果[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03):59-70.

[66]陈常燊.哲学进步的迷思——批评D.查默斯的“核心论题”[J].世界哲学,2024,(02):79-86+160-161.

[67]刘勰娇.“反情”与“执一”——王弼民情论新探[J].哲学动态,2024,(02):64-73.

[68]魏屹东.关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24,(02):10-19.

[69]江怡.从技术哲学到工程哲学:一种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型[J].社会科学文摘,2024,(02):23-25.

[70]叶闯.理性主义在戴维森哲学中的核心作用[J].浙江社会科学,2024,(02):108-116+159.

[71]安希孟.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哲学思考[J].吕梁学院学报,2024,14(01):28-30.

[72]柴新,王姝彦.认知边界的马尔可夫毯重构——一种多尺度的整合主义立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4,41(01):38-44.

[73]陈常燊.审美评价与道德评价是否相容?[J].伦理学术,2023,015(02):104-114.

[74]王继创,王丽丽.现代科技的伦理盲症及其价值规制[J].晋中学院学报,2024,41(01):65-70.

[75]王继创.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人格形塑的价值逻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4,36(01):45-50.

[76]魏屹东.关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几个重要伦理问题[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4,37(01):1-9.

[77]孔佳仪,魏屹东.自然和人工感知概念的界定与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4,40(01):59-65.

[78]魏屹东.语境与人工智能[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7(01):43-52.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哲学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88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睿翼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