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29
10月29日下午,哲学社会学学院“研究生读书会”2015年第8期在学院教室四举行,王文祥同学担任主讲人,就“中国农村宗教复兴与宗教的中国命运”(作者:梁永佳;发表于《社会》杂志2015年第1期)进行了介绍与分析,社会学专业2014级全体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读书会的学习和讨论。梁振华老师作了认真的点评和总结。
读书会开始之前,王文祥同学把提前打印好的文章分发给每位同学,大家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了该篇文章,以便进行更好的讨论。接着,王文祥同学就“中国农村宗教三种解释模式与礼物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中国农村宗教复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出人意料”的现象之一。对此,学界提出了“传统的发明”、“国家—社会关系”、“宗教市场”三种解释模式。因此,解释中国农村宗教复兴,不能将宗教现象还原为“政治”或“经济”等其他范畴,而应将之视为一种自成一类的事实,一种人的基本条件,同时应充分理解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对“宗教”的塑造过程。中国农村的宗教复兴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这一塑造过程之外,因此,可能存在着尚不为学界所充分认识的社会机制,有着提供本土理论的潜力。在世俗化理论和市场理论之外,应该尝试使用“礼物模式”探索这一社会机制。
此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李毅飞同学认为,作为一篇论述宗教的文章,因为自己缺少相关的背景知识,所以阅读起来比较费力。然而,文章的框架、结构和写作的脉络是自己特别值得借鉴的地方。何雪娇同学也表述了自己的理解,如果想书写一篇优秀的文章,需要扎实的理论积淀才有可能,那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章和书籍资料。同时,文章的各个小标题都特别有意思,可以很好地概括每部分的内容,这些都是自己学习的地方。
最后,梁振华老师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了总结。他说,宗教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然而,学界对其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用“礼物模式”来理解当前中国社会的宗教增长是一种全新的解释。同时,文章提及的“传统的发明”不仅仅可以解释宗教现象,也可以用来解释当前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变迁。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