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09
11月5日下午,哲学社会学学院“研究生读书会”2015年第9期在学院教室四举行,闫涛同学担任主讲人,就“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作者:刘爱玉、佟新、付伟;发表于《社会》杂志2015年第2期)进行了介绍与分析,社会学专业2014级全体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读书会的学习和讨论。梁振华老师作了认真的点评和总结。在读书会正式开始之前,闫涛同学把自己提前打印好的文章分发给每位同学,每位同学花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仔细阅读该篇文章,以便进行更好的讨论。
闫涛同学就“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进行了详细介绍。这篇文章基于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城镇家庭的家务劳动分工具有“女性为主,男性为辅”的特征。研究表明,经济依赖关系、工作时间、性别角色观念均显著地影响着两性的家务分工,但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别。对于男性而言,经济上的独立与成就对于其家务劳动投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工作时间与性别角色观念,这些要素均相对独立地发挥作用,男性家务劳动的承担不存在“性别表演”。对于女性而言,纯粹的经济独立(对配偶收入的依赖程度、本人的绝对收入状况等)并非其家务劳动投入的最好预测,性别角色观念也不独立地对家务劳动参与产生影响。部分女性的家务劳动在经济依赖与性别角色观念交互影响下存在着形态与效应各异的“性别表演”。这一特征揭示了两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经济地位与社会文化期待交互影响的形塑作用。
此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孙悦同学认为,家务性别分工是每个人婚后都会面对的问题,男女双方谁承担的家务劳务较多有的时候和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有很明显的关系;同时,是否与父母(公婆)同住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有的青年人婚后与父母同住,主要家务都是父母承担,年轻人则很少会负担家务劳动。
王文祥同学指出,受中国传统文化“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尽管现在女性的家庭收入提高了,但是她们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似乎也没有明显减少,而且这种现象将会长期存在。此外,有时候我们不能过多地纠结于男性承担家务劳动多,还是女性承担家务劳动多,而是看男女双方谁更适合做什么,来进行合适的分工。
最后,梁振华老师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了总结。他说,性别问题是社会学长期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性别分工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某种社会现象,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指称的性别,更多地是指社会性别,而不是生物性别。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性解放运动对于人们的性别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学者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的出版更是推动了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同时,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走出家庭,走向工作与社会。具体到家务性别分工方面,一方面,家庭成员经济贡献会对性别分工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性别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也会影响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性别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长期的关注,同时也可能成为自己硕士论文关注的主题。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