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网站!

学术活动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讲座回顾——【任之讲堂第31期】江怡:分析方法与中国现代哲学话语体系的建设

发布时间:2022-10-13

图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年10月8日,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任之讲堂”2022年秋季学期第1讲(总第31期)举行,本次特邀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分析哲学研究所所长江怡教授作题为“分析方法与中国现代哲学话语体系的建设”的线上学术报告。讲座由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院长尤洋教授主持,山西大学郭建萍教授为点评嘉宾。

讲座开始,江怡表示不认同当下有些人把中国哲学研究完全归属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观点。他指出了中国现当代哲学研究的另外一条路径,这条路径不是完全依赖于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而是参照与中国现当代哲学发展同时代的西方哲学的历史进程,理解中国哲学从古代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阐明中国现当代哲学的一些重要特征。他的报告旨在借助于分析方法来说明中国现代哲学的话语体系的构建过程,以此寻找分析方法在中国现当代哲学的发展中发挥的奠基作用。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分析哲学研究所所长江怡教授作题为“分析方法与中国现代哲学话语体系的建设”的线上学术报告

江怡通过四个部分展开报告内容。在第一部分,江怡介绍了分析观念与分析方法在当代西方哲学语境中的理解。他对分析概念提出四种不同解读:一、“分解”或“解析”;二、“回归”或“后退”;三、“解释”或“转换”;四、“关联”。通过例举古希腊“回归”几何学中的“分析”、唯理论传统中的“分析”观念与早期分析哲学中的“分析”观念,说明存在不同类型的分析方式,相同的分析观念可以存在不同的分析内容。最后,通过从“解析几何”到“回归分析”、从澄清概念到严格论证、从句法分析到语义分析、从语言分析到哲学治疗这四个方面,江怡说明了分析作为一种哲学研究方法是如何体现在哲学研究当中的。

在第二部分,江怡首先界定了中国现代哲学的概念范围。他认为,“中国现代哲学”主要是指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于中国的各种哲学思想、观念和理论。在这个历史时期,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框架、问题和方法等得以确立,后来哲学的发展基本上是在这个框架内的展开。西方哲学进入中国,促成了三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解释形态,即“以西释中”、“以马释中”和“以中释中”。他从这三种解释形态中梳理出了两条思想路线:一、外显路径:以哲学教科书为样本,确立哲学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二、内隐路径:以哲学家论述为引导,构成哲学思维在大众中的社会形象。

在第三部分,江怡指出,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主要提出了三种分析方法。一、文本考证。但这并非乾嘉学派的文本考证,而是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提倡的分析方法(审定史料法)。这种分析方法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据史料,还是要辨明真相,能够让这个史料分析变成一种哲学的研究方法。这种方式使哲学家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分析的重要性。二、哲学解释。这是中国现代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这种解释源于张岱年先生运用分析方法解析中国传统哲学的典范之作《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张岱年以这种分析方法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古典哲学的概念范畴体系。三、实践推理。这是对经验归纳和实证分析的结合,也是一种生活实践的行为规范。“哲学”的这一理念正是通过实践智慧而在现代中国人中得到传播,而分析的观念也正是通过实证与经验的结合而深入到现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之中。

在第四个部分,江怡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说明中国现代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一、逻辑推理在哲学话语体系中地位的确立。在王国维、梁启超、马相伯、张东荪、章士钊以及金岳霖等人的共同推动下,逻辑学作为独立哲学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二、分析方法的形成与确立。其标志是建立在概念分析和思想考证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现代哲学学科,其代表是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与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三、概念分析与结构分析。这方面为中国现代哲学话语体系建构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冯友兰的概念意义分析与张岱年的结构分析。四、经验主义的思想传统。中国现代早期哲学家们在接受西方哲学之初,直接受到了来自于经验主义传统的现代哲学观念的影响。五、说理论证的研究方法。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语体文”与文言文相比更为清晰地表达了哲学家的思想,让哲学推理和论证得以清晰展现,为中国现代哲学建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工具,也为中国哲学研究走上分析论证路径提供了可能。

最后,江怡提出了四点结论:一、中国现代哲学话语体系构建过程表明,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等哲学家们使得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哲学实现了交融对接。二、这里的现代哲学包括胡适推崇的实用主义的科学实证方法、冯友兰采用的新实在论的思想理路以及包括张岱年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三、这些来自西方的观念方法被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思想的经典古籍,由此使得中国历史上的经史子集学问被诠释为关注宇宙—人生、殊相—共相、理性—情感、科学—社会等问题的中国哲学学说。四、在解释这些哲学学说的过程中,分析不仅被作为一种方法而普遍运用于经典文献的解读中,而且被认作一种哲学观念而用于说明中国哲学的普遍性质。

在点评环节,郭建萍认为,报告内容宏大深刻,放眼于中国现代哲学话语体系建设,切合我国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本次讲座侧重于从方法论探索,以一种跨领域的研究,展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现代哲学的交融对接,阐释了中国哲学在思想观念框架体系上的现代转型的历程,呈现了中西哲学在哲学普遍问题上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郭建萍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报告提出“语体文”的出现对哲学研究有非常重要意义,但这种看法是否夸大了“语体文”这种语言媒介对于哲学分析论证的影响?分析方法的出现与语体文的出现何为因果?第二,分析方法如何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中扎根的?除了西方哲学东渐外,是否存在其他的重要因素?第三,如何理解实践推理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如何理解实践推理作为经验归纳和实证分析的结合这一观点?

山西大学郭建萍教授点评

江怡对以上问题做出了详细回应。首先,关于“语体文”在哲学分析论证中的重要性问题。江怡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使用文言文表达的哲学思想中不可否认存在逻辑,但却不存在形式化的逻辑系统。“语体文”的出现在语词理解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与文言文相比更好的表达思想的方式,为中国哲学走上分析论证路径提供了可能性。其次,关于分析方法扎根中国是否有其他因素的问题,江怡坚持认为,中国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来自于西方的输入。虽然早期将分析方法引进中国的学者开始并不一定完全理解西方逻辑背后隐含的科学主义等思想源头,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使用逻辑的方法来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和思想状况进行分析。最后,关于为什么实践推理会成为一种分析方法的问题,江怡认为,西方经验主义传统进入中国,使得中国开始注重以可分析的或者可证实的方式来理解我们的思想观念。实践推理与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强调让实证分析运用到我们经验生活当中去。分析方法主要的工作指向不是去完成对概念意义的解读,而更多要解释我们的实践活动。

在答疑环节,线上听众踊跃提问。江怡教授对“语体文对中国现代哲学的重要意义”、“文言文对现代人思考中国古代哲学是否有影响?”与“未来的中国哲学的面貌会是怎样”等问题作出富有启发意义的解答。

本场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千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

10月8日,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任之讲堂”2022年秋季学期第1讲举行,图为讲座合影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哲学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88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