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网站!

学术活动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会议回顾丨第二届青年汉学国际论坛

发布时间:2024-05-23

5月17日至18日,由山西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和而不同:比较视域中的中国哲学——第二届青年汉学国际论坛”在我校图书馆310会议室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英国、乌克兰、瑞典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与我校哲学学院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分为主题圆桌讨论和学术报告,与会学者结合自身研究内容,就如何在比较视域下进行中国哲学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d865ce0577a046789b03bfbfd5ab126d.jpg

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吴贤重老师(韩国籍)主持,山西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尤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温海明教授先后致辞。尤洋教授介绍了我校的百廿历史和哲学学院的发展嬗变,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感谢。温海明教授对我校哲学学院主办本次活动表示感谢,认为“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哲学”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对山西大学发展中国哲学的建设思路表示了肯定和认同,希望青年汉学国际论坛能够持续举办下去并成为一个学界的品牌活动。

7c30341cfd604663973cb5fd5a37d336.jpg

c61049a1dbab49e1a1da0efcb2dfaad1.jpg

7b2c1d8caa534b2b8460a64f391d6f95.jpg

会议第一场:主题圆桌讨论

会议第一场主题圆桌讨论由哲学学院吴贤重老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温海明教授、山西大学陈清春教授、梅剑华教授、华侨大学寇哲明副教授(英国籍)和北京大学伊豆原英悟博士研究生(日本籍)分别进行了发言。

e91177a9b5dc4d03a92d84b480402b6b.jpg

温海明教授发言的题目为《比较视域中儒家哲学思想的世界化》。温海明教授结合其学术经历,阐述了自己从传统经典出发建构起意本论哲学体系并以此回应西方哲学挑战的研究过程。他指出在中西哲学交融的关键历史时刻,希望有更多哲人能够像利玛窦、安乐哲先生等前辈一样,为中西哲学交融、中西文明对话,竭心尽力、上下求索。

cae05896920c49e5924da3ad12b9570a.jpg

陈清春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传统心学与现象学》。陈清春教授指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就是结合现象学理论“以西证中”。他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境界论、伦理学五个方面说明了其如何在胡塞尔、舍勒现象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庄子》内篇、王阳明心学以及儒家人格主义伦理学进行创造性阐释的。

8822c41d8ab34694adf08d0936d38171.jpg

梅剑华教授发言的题目为《分析的方法与分析的中国哲学》。梅剑华教授指出分析方法、现象学方法、自然科学方法和逻辑学方法都是看待哲学问题的不同角度。中国哲学中有无法进行逻辑分析的部分,因而我们不能用纯粹的逻辑分析研究中国哲学问题,而应通过多元方法融合不同视角推进中国哲学的发展。

009a4c5d34334e50b026d867fba6f820.jpg

寇哲明副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庄子与比较哲学中的‘优美灵魂’问题》。寇哲明副教授表示其同意梅剑华教授多元化的方法论观点,并指出除了中西哲学之间所具有的差异和比较之外,中国哲学内部也存在着差异和比较。随后,他以庄子和德国哲学中的优美灵魂问题为例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比较。

b35ce29400e84d63839b695ad691a5d3.jpg

伊豆原英悟博士研究生的发言题目为《分与合:比较哲学的路径》。伊豆原英悟围绕“比较哲学”这一主题展开了论述。通过回顾中国哲学的历史脉络,他提出了比较的两个维度,即研究对象的界定问题和融会贯通的方法问题,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可以为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会议第二场:学术报告

会议第二场的学术报告由华侨大学王子剑老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李虎群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方旭东教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王珍教授先后进行报告。

ef95494fb0504709bb69d5f0eb116626.jpg

李虎群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乐学传统与中国哲学的建构——以琴学为核心的探讨》。李虎群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乐学实践,认为体证的方式才能揭示出中国哲学的特质。而且他强调只有将传统乐学重新纳入到当下中国哲学的研究视域中来,才能实现乐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乐学化。

178c4a3b3db745c7a02f5ec5aa5f6113.jpg

方旭东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后果主义视野下的孟子》。方旭东教授首先对后果论的概念进行了说明。进而,他对《孟子》中的相关材料加以分析,从正面和反面论证了孟子思想具有一定的后果论倾向。最后,方旭东教授还分别对规则功利主义的核心思想以及其与行为功利主义、道义论的区别进行了详细解释。              

会议第三场:学术报告

第三场学术报告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张静助理研究员主持,山西大学刘勰娇老师、成均馆大学洪麟研究员(韩国籍)、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葛觉智助理教授(乌克兰籍)依次进行报告。

3b3ab443475f46d1af5c7915b01b1223.jpg

刘勰娇老师的报告题目为《儒道会通视域下的王弼民情论新探》。刘勰娇老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在儒道会通视域之下对王弼的民情论进行了分析。她指出民心可以体现为“民情”,“民情”有真伪、正邪之分,王弼的政治纲领就是要“反情”顺其正、“执一”除其邪,最后达到“无欲”的状态。

b04d56d8e5c645348d86d025c37567c5.jpg

洪麟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对退溪与阳明工夫论上的争议的焦点分析——以<传习录论辩>为中心》。洪麟老师以退溪对“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批评为中心,从心性工夫论方面解释了退溪和阳明哲学的不一致。他指出退溪在理学的基础上寻求解决方案的选择体现了中国理学与朝鲜理学的差异。

672cbb671aab40d5b654a3cb02341562.jpg

葛觉智助理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从旧约圣经研究的角度再看先秦‘书’类文献中的‘假托’现象》。葛觉智老师借鉴旧约圣经中的摩西叙事,梳理了“书”类文献中的多条历史线索,将战国时期的书类传统分为了假托周公的制度内群体和假托太公的隐士贤臣群体。

会议第四场:学术报告

第四场学术报告由首都师范大学贺敢硕老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刘增光副教授、延安大学韩盟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王子安副教授(瑞典籍)依次进行报告。

8a232d629a9b457f8c4fb2bd0be046e9.jpg

刘增光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论儒家启蒙精神——以宋明理学为视角》。刘增光副教授认为程朱理学对师道和启蒙精神的阐发以及阳明心学所提出的的蒙体观念,展现了儒家启蒙精神的内在丰富性。此外,他认为中国文明传统中本就富有启蒙这一精神气质,且儒学也是人类实现普遍启蒙的多元化因素之一。

c9f8ca6c5f364504bcb6618fde3d2983.jpg

韩盟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周易>十二消息卦变易学哲学研究》。韩盟副教授解释了卦变的起源、概念,区分了卦变和变卦,并指出易学研究的三种范式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他还认为从卦爻辞的内部统一性、协调性等角度加以研究,才能更好地凸显出周易的哲学价值与实践价值。

b533f010917b42fc8ad981f66f0e3c7a.jpg

王子安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1691年至1991年<论语>英文译本中‘神’与‘帝’两个字的翻译》。王子安副教授考察了1691年至1991年间出版的《论语》英文译本,并以二战为分界点指出其中神、帝二字翻译之不同。他还强调中西哲学所使用的不同语言及其理论背景是中西比较哲学需要关注的方向。

会议第五场:博士生专场

博士生专场由山西大学李攀老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鲁龙胜、刘科迪、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蒋丽英、张玮分别进行报告。

4fd99dff9510463ead40009067f04aa4.jpg

鲁龙胜的报告题目为《论吕祖谦心史哲学的类现象学特质——以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比较为例》。他将吕祖谦心史哲学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进行比较,指出二者有着相同的理论目的,且在核心概念、基础结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呈现出心史概念类同于精神现象,因此心史哲学具有明显的类现象学特质。

0591c567cb534d39b71af741094e4184.jpg

蒋丽英的报告题目为《现象发生学视域下的牟宗三良知坎陷说新论》。对于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蒋丽英认为其在现象发生学问题上的探究还有一定的可深入空间。随后,她便以现象发生学为视域,仔细分析了良知坎陷说的提出背景和具体展开过程,并揭示出了其在解释发生学问题时所存在着的三种困境。

0bab9e655f1e4e3389cea29d542531e8.jpg

刘科迪的报告题目是《视觉转向中的<庄子>‘照’义思想探析》。刘科迪指出在《齐物论》中,庄子对“照”进行了三层视觉转向。第一层是由“照之于外”到“照之于内”的视觉转向;第二层是由“万物并照”到“照之以虚”的视觉转向;第三层是由“照之以分”到“照之以环”的视觉转向。

3b6554f4dd284fa183b0d7ad87f69237.jpg

张玮的报告题目是《唐君毅的‘良知与知识’思想探究——基于其对朱子格致与阳明致良知思想的阐释》。张玮从唐君毅对朱王之论“知”传统的诠释入手,重新思考朱王就良知与知识问题的核心分歧,并探索了唐君毅由反思传统格致思想而建构的良知与知识交互并在关系论。

闭幕式

论坛闭幕式由山西大学刘勰娇老师主持,山西大学陈清春教授进行学术总结。陈清春教授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在回顾和总结本次论坛的基础上,他肯定了论坛对于中国哲学发展路径的诸多探讨和尝试,并希望能以青年汉学论坛为契机加强国际汉学的学术交流合作,进一步为我院中国哲学专业的破局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至此,刘勰娇老师宣布第二届青年汉学国际论坛圆满结束。

e23a75a0ad064393a06d613a0f983db0.jpg

撰稿人:蒋丽英、傅政义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哲学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88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