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网站!

学术活动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讲座回顾丨王路:句子图式

发布时间:2024-07-11

2024年6月25日,山西大学哲学学院“会通论坛”邀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兼郑州大学哲学系首席特聘教授王路,在学院225会议室作了题为“句子图式”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我院郭建萍教授主持。

35e4a788f5d34b3cafd353d5293d93bd.png

报告伊始,王路教授先是回顾了传统逻辑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和现代逻辑奠基者弗雷格的思想,佐证了逻辑从诞生到发展都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部分,王路教授提到,他的句子图式理论源于弗雷格关于涵义和意谓的论述;第三部分,是对弗雷格关于涵义和意谓的理论的阐释;第四部分,王路教授运用句子图式揭示了克里普克对弗雷格思想反驳的不恰当之处,并表明句子图式有助于对现代哲学问题的分析论证;第五部分,是用句子图式理论分析康德关于真的论述,表明句子图式也可以被用来分析传统哲学中的一些问题。这五个部分前后相接、环环相扣,通过句子图式证明逻辑理论可以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进行哲学讨论。

26da401d406b40319c7d0bc9b9a94ec4.png

第一部分,王路教授介绍了亚里士多德与弗雷格的逻辑思想。亚里士多德是逻辑的创始人,他的逻辑理论是一种基于“S是P”的主谓形式的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特征是与自然语言融为一体,用“是”“所有”等自然语言充当逻辑常项。弗雷格是现代逻辑的创始人,他的逻辑理论是借助数学语言创建一种形式化的理论,主要形式是“F(x)”这样一种函数结构。这样的理论脱离了自然语言,因而可以将一些逻辑的性质更好地表达出来,尤其是逻辑的语义部分,关于真假的讨论。对比亚里士多德与弗雷格的理论,亚里士多德逻辑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是”,弗雷格逻辑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真”,于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弗雷格,逻辑理论的核心概念从“是”变成“真”,而逻辑理论的这种变化又导致哲学发生了变化。

第二部分,王路教授解释了句子图式的内涵。句子图式是王路教授从弗雷格的思想:句子的涵义是思想,句子的意谓是真值,得来的。句子是由句子部分组成,句子的涵义是思想,句子部分的涵义就是思想部分;句子的意谓是真值,句子部分的意谓就是与真值相关的部分。王路教授提到,有几种不同形态的句子图式,最简单的是由谓词和专名组成的句子的句子图式,如: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它们的真之条件是:其中专名意谓的对象存在,且该对象处于谓词所意谓的概念之下。第二是由量词+谓词构成的句子的句子图式,如:所有事物是发展的。这类句子包含量词(全称或特称),它们的真之条件是:谓词意谓的概念与个体域中个体相匹配。第三类是带模态词句子的句子图式,这类句子由模态词+子句组成,如:8大于7乃是必然的。它们的真之条件是:子句的意谓处于模态词所表达的可能性之下。第四类是包含认知词句子的句子图式,这类句子由认知词+专名或子句构成,如:李红知道8大于7。它们的真之条件是:专名意谓的对象与子句的思想处于认知词所表达的认知状态下。这四类句子图式对应的是四类句子,前两种句子的真值依赖句子部分意谓的外延关系,而后两种句子的真值则依赖子句意谓的思想和对应的模态词与认知词意谓的可能性与认知状态,这已经超越了弗雷格的外延理论。

1d7e8862e57e4b3995420d7cedbd9c2d.jpg

第三部分,王路教授引用弗雷格举的例子,详细地解释了弗雷格的涵义和意谓理论。例如:弗雷格的原文“奥德赛在沉睡中被放到伊萨卡的岸上”,这个句子很显然是有涵义的,它表达了一个思想。但是无法确定它为真为假,因为无法确定“奥德赛”是否有一个意谓,而承认该句为真为假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奥德赛”这个词不仅有涵义而且有意谓,否则就无法对它作判定。这里,弗雷格区分了句子表达的两层不同的东西,一个是句子的涵义,即思想;一个是句子的意谓,即真值;句子的涵义决定句子的意谓,即句子的真假依赖句子表达的思想。王路教授就是在继承弗雷格对句子的涵义和意谓区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层次分明的句子图式,将句子以及句子表达的东西更清晰的展现出来。

第四部分,王路教授通过分析弗雷格关于同一性的论证和克里普克关于严格指示词与非严格指示词区分的论证,反驳了克里普克对弗雷格的批评。并用句子图式论证了克里普克关于严格指示词和非严格指示词的区分并不能反驳弗雷格的思想。克里普克认为弗雷格不区分专名和摹状词,他举例:“R1”和“R2”为两个严格指示词,“R1=R2”如果是真的,它也就是必然的。但“R1”和“R2”的指称很可能分别由非严格指示词“D1”和“D2”所确定。例如,在长庚星(Phosphorus)和启明星(Hesperus)的例子中,这两个词具有“这个在傍晚(清晨)的天空中如此这般位置上出现的天体”这样一种形式。因此,如果“R1=R2”是必然的,但“D1=D2”很可能是偶然的,就会使人们错误地认为“R1=R2”是偶然的,其根源在于“R1”和“R2”的指称是由非严格指示词“D1”和“D2”确定的。这是克里普克反驳弗雷格涵义理论的论据之一,他认为弗雷格不区别严格指示词和非严格指示词,却认为涵义决定指称,这明显是错的。但王路教授并不赞同克里普克的观点,他认为,首先,在德文中“Morgenstern(晨星)和Abendstern(昏星)”中,“Morgen”和“Abend”表示早晨和晚上,“stern”表示星星,这本身就是一种类似的不严格的指示词,只不过描述的程度不及克里普克的说法而已。其次,用句子图式分析这一争论,我们可以发现弗雷格之所以不区分专名和摹状词,并不是它看不出来二者的区别,而是因为弗雷格是在外延语境下讨论真假。而当克里普克在内涵语境下讨论专名和摹状词时,那就必须得区分二者,因为在内涵语境下专名和摹状词的引入会导致真值的变化,因此,他要严格的区分二者。最后,王路教授总结道,克里普克关于可能性的论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批评弗雷格时就出现了问题,当我们在句子图式下看待这个争论时,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原因所在。

第五部分,王路教授用句子图式理论分析了康德关于真的论述,表明这一理论可以用来分析传统哲学。康德的问题在传统哲学中通常被表述为“真理是什么”以及“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在句子图式下看,这是关于第二行,即句子的思想部分,因为真理是关于我们认识到的东西。但是如果在第三行意谓层面看,“真理”这个词就得翻译为“真”,而且康德提到“在形式方面有这样的标准”,也就是在意谓层面的真值条件。王路教授认为,按照句子图式的第三层,康德的真理标准可以被理解为真之标准,这恰恰符合康德所说的“真的一个普遍的标准”,也就表明了句子图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康德的思想。

012726f813154841b8efafe3281332ec.jpg

本次报告,王路教授以逻辑学的两位Father为导向,以他创立的句子图式理论为路径,以现代哲学和传统哲学的案例为具体例证,表明了在哲学研究中逻辑的重要意义,也解释了逻辑学与哲学结合的重要性。报告内容非常精彩。讨论环节中,与会师生热情高涨,纷纷向王路教授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深入热烈的讨论将讲座时间一再延续,报告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最后,在与会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山西大学哲学学院 卫杰供稿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哲学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88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