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网站!

论文著作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著作

江怡教授主编《中国分析哲学•2022》出版

发布时间:2022-10-16

421494120400424dbe8be42d66574669.jpg

                                   书   名:《中国分析哲学·2022》

                                   主   编: 江  怡

                                   副主编: 陈常燊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总页数: 249页

                                   国际图书序列号(ISBN):9787308228282

内容简介:

纵观当今国际哲学界的研究现状,分析哲学研究非但没有因其历史的原因而被遮盖历史的尘埃,反而在当今哲学的不同研究领域大放异彩。《中国分析哲学·2022》收录了中国分析哲学学者的论文13篇,以及译文、书评、会议综述各1篇,内容涵盖了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知识论、行动哲学、分析美学、维特根斯坦哲学等领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分析哲学的前沿动态。所选用的这些论文也都经过了专家们的匿名评审。

一、卷首语:江怡

在当代中国分析哲学发展历史中,2018年应当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这一年的八月,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分析哲学史”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分会场举行了多场报告会,分析哲学在不同国度的传播和发展也成为这次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同样是在这一年的八月,陈波和我共同主编的两卷本文集《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第二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被放到了世界哲学大会的展台上。这部长达近一千二百页、一百二十多万字的超长文集中,不仅收录了十一篇著名西方哲学家论分析哲学的经典文章,而且收入了四十四篇海内外四代华人学者论分析哲学的著名篇章。更是在这一年的十一月,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分析哲学的中国话语”,首次在分析哲学研究中亮出了中国名牌。同年十二月,我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分析哲学运动与当代哲学发展研究”,经过近六年的艰苦工作,终于启动结项环节,并于第二年三月正式结项。当然,所有这些并非巧合,而是近二十年来中国分析哲学研究的自然结果,也是分析哲学在当今中国哲学的一次自我重新定位。

这似乎是一个历史总结的开始,是对分析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历史旅程的一次思想巡礼。《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的出版,成为这次思想巡礼的重要标记,而在中国举行的世界哲学大会中的分析哲学史分会场,则成为这次思想巡礼的重要见证。这也是对分析哲学在中国的一次自我重新定位:“分析哲学的中国话语”似乎成为中国分析哲学的自信宣言。这当然不是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是中国分析哲学研究者的自觉意识增强,也就是“中国分析哲学”正名的开始。这成为我2021年初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指南“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史研究”的出发点:20世纪的中国哲学发展与分析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之间关系密切,因此,研究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发展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变迁,理解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历史交往的内在逻辑。

纵观当今国际哲学界的研究现状,分析哲学研究非但没有因其历史的原因而被遮盖历史的尘埃,反而在当今哲学的不同研究领域大放异彩。这不仅表现在科学哲学、心灵哲学、认知哲学以及自然科学哲学的相关研究领域的扩展方面,而且表现在对传统哲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渗入,如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以及法哲学等领域中对分析方法的逐渐运用,以及在知识论、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哲学等领域中对分析方法的推崇。当然,以分析方法为明显特征的分析哲学不仅出现在英美哲学研究中,同样更多地出现于欧洲大陆的哲学研究中。“分析现象学”、“分析解释学”以及“分析的存在主义”等名称早已不再被看作一种奇怪的组合,而成为许多当代欧洲大陆哲学家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向分析哲学家介绍现象学”到“向现象学家介绍分析哲学”,从“解释学的语言转向”到“分析哲学的解释学性质”,从“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到“以分析哲学讨论存在主义”,这个历程也就是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但似乎彻底改变了整个当代西方哲学的研究话题。当然,这种变化显然伴随着当代科学的迅猛发展。无论是赞许还是反对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对哲学研究提出的各种挑战,哲学家们都清楚地意识到,当代哲学讨论的许多话题无法完全回避当代科学提供的思想资源和话语方式。当现象学家已经开始把意向性问题纳入自然化的研究轨道,当法国哲学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到身体的肉身性特征,当欧洲大陆哲学家们在艺术研究领域遭遇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时,我们已经很难区分这些哲学研究究竟是在现象学的意义上还是在分析哲学的意义上。事实上,当代哲学的研究视阈已经从早期的两种哲学传统之间的分野和论争,走向了更大的融合和对话。当代著名的现象学家、丹麦哲学家扎哈维(Dan Zahavi)在2016年发表的文章中把这种变化称作“从二元对立,通过多样化,走向了某种统一”。无论他希望的这种统一是什么,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未来哲学的一种总体趋向,即多样化的哲学或许必将走向某种统一的形式。而无论这种统一的形式是什么,它一定是以人类自身的形象展现了时代进步的结果,这种结果不仅来自科学、艺术和哲学的完美结合,更是来自逻辑和数学的精确呈现,也就是人类理性运算的最佳结果。在这种结果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分析哲学或欧洲大陆哲学的任何影响,而是人类自我认识、自我模仿、自我复制以及自我超越的最大可能。

这是一个最伟大的时代,这也许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最伟大是因为我们有幸成为这个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而最糟糕则是因为我们不幸将成为这个时代的真正牺牲者。这里的“伟大”意味着时代造就了伟大的科学技术,让人类共同享受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生活;这里的“糟糕”则是指人类或将面临着自身存在的最大危机。人类锻造了将会替代自身的技术产品,但同时却让人类不得不接受来自这些技术的最大挑战。人类自身面临的这个存在悖论,将会使人类重新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正是在重新寻找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中,分析哲学派上了它的真正用场。人们以往认为,与欧洲大陆哲学相比,分析哲学的最大遗忘是丢失了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然而,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的分析哲学不仅重新拾起了对意义和价值的追问,而且把这种追问作为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斯特劳森对“描述的形而上学”的概念刻画,到蒯因对本体论意义的重新解释,再到普特南对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消除,分析哲学家们一直在努力重新打造一种价值哲学的新形象。这种价值哲学的关键不是为我们提供一种独特的关于生活意义的说明,而是为我们描述了一种以价值和意义为构架而塑造起来的“新世界”。这个“新世界”是一种逻辑的和概念的世界,也是一种最终由经验加以验证、由推论加以说明、由逻辑加以呈现的观念的世界。这个世界(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一种“元宇宙”(Metaverse),但这种“元宇宙”并非是完全脱离现实世界的VR空间,而是必须与经验世界对接并最终需要回到经验世界的概念空间。在此,我们可以重温一下石里克在20世纪30年代的说法:“逻辑和经验之间不存在任何对抗。逻辑学家不仅能够同时是一个经验主义者;而且,他如果想要理解他自己所做的事的话,他也必须是一个经验主义者。”借此我们也可以说,追问意义和价值的新世界不仅是一种概念的世界,也是一种经验的世界。这是一种新的经验世界,是根据我们对意义和价值的不断界定而生成的新世界,是我们对经验本身的不断解释而加以超越的新世界。

是为序。

二、目 录

【科学哲学】

惠威尔论科学语言◆宋伟 1

【语言哲学】

自然类词理论双特征解释的经验基础◆梅剑华 李明  14

名称、命名与语言直觉◆陈海   26

语义性质的自然化及其困境◆王振  40

【心灵哲学】

泛心论结合问题的历史回顾◆董达 陈巍  57

【知识论】

自然主义的哲学定位◆陈晓平  70

试论分析哲学关于知识定义和辩护的三大争论◆刘高岑 93

知识论领域中的自我问题研究进路分析◆薛吕  107

【行动哲学】

安斯康姆论人类行动的自愿性◆马健  123

【分析美学】

“裂缝论证”与艺术作品的物质构成◆陈常燊  139

【维特根斯坦哲学】

On the Two Interpretative Models of Middle Wittgenstein’s Verificationism◆徐强 153

基于维特根斯坦思想的体育哲学探究◆代海强 胡惕  175

维特根斯坦论幽默◆梅杰吉  190

【译文】

语境非敏感语义学的解释力——论战没有其它出路◆格哈特•普雷耶 著 / 刘利民 译 202

【书评】

知识归属与语境敏感性——评李麒麟博士新著《知识归属的语境敏感性》◆叶闯  212

【会议综述】

分析哲学的反思与展望——第12届分析哲学会议综述◆肖朗  242

【编后记】248

三、编后记

这是《中国分析哲学》系列文集的第六部。自上一部文集《中国分析哲学2013-2015》于2017年出版后,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自2019年之后,整个世界都处于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全面恐慌和动荡之中。到了2022年,我们开始进入后疫情时代,一切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难以真正回到过去的时光;表面上对正常生活的恢复,却在人们心底深深埋下了“与病毒共存”的心理阴影。然而,我们对哲学的热情并没有褪去,相反,新冠疫情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人类与地球生命共存亡的真实情形,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分析哲学研究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2020年在重庆举办的“第12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主题就是“分析哲学的反思与展望”;2022年在成都举办的“第13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主题是“事实与价值”,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分析哲学研究势头未减;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史研究”正式立项,这标志着分析哲学在中国的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分析哲学”这个名称,如同本文集的名称一样,已经得到中国哲学界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分析哲学在中国的研究已经不单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一部分,而是真正融入中国当代哲学研究的主流;而本文集的重新编辑出版,更是表明中国分析哲学研究后继有人,前景无限。

本文集的出版首先要感谢各位作者的杰出贡献!2021年8月4日,我们在中国哲学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以及英文网站www.cfplist.com发布《中国分析哲学2022》集刊的征文启示。是日,我们就收到第一篇投稿论文,截止收稿最后期限日(9月30日),共收到论文23篇。在这些投稿论文中,有来自著名高校的荣休教授和著名学者,也有来自高校的青年教师,还有来自高校哲学本科学习的高年级学生,甚至还有来自基层单位工作的哲学爱好者。但无论这些论文来自哪里,我们都一视同仁,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采用双向匿名评审,由评审专家判定论文的取舍,由此确保入选论文的学术质量。同时,为了丰富文集内容,我们还从2017年以来《中国分析哲学》集刊的来稿中择优录用了部分论文和译文,充分反映近五年来国内最新研究成果。当然,所选用的这些内容也都经过了专家们的匿名评审。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对本文集编辑出版的具体指导和鼎力支持。在2020年第12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上,新一届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得以产生,26位国内著名的分析哲学研究专家组成第五届委员会,成为中国分析哲学研究团队的主要力量。在各位委员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邀请了国内部分从事分析哲学和逻辑学研究的专家,组成了本文集的编辑委员会,共同完成了对本文集论文的双向匿名评审工作。正是他们的严谨、细致和高效的工作,才使得本文集得以按时编辑出版。在这里,我们谨向各位参与论文评审的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当然,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浙江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启真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对本文集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虽然本系列文集的出版中断了几年时间,但当我们向他们提出继续编辑出版本系列文集的意向时,他们非常痛快地答应了我们的出版邀请,并安排责任编辑专门负责本文集的出版事宜。非常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启真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对中国分析哲学研究事业倾情襄助,感谢责任编辑伏健强同志认真细致的工作!

最后,我们需要特别感谢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对本系列文集出版给予的经费支持!

《中国分析哲学》编辑委员会

主编:江怡

副主编:陈常燊

2021年12月12日

主编简介:

a221886b731e4e458f88980d9c79c700.jpg

江怡,男,四川宜宾人,1961年生于辽宁丹东,现任山西大学特聘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市哲学学会名誉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维特根斯坦哲学、分析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形而上学、认知科学哲学等。已出版著作十余部,译著十余部,发表中英文论文三百余篇。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哲学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88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