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网站!

观点争鸣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争鸣

明海英:分析哲学出现新的转向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4-10-29

 
 
作者:明海英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0926
 
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一个主要思潮。但迄今为止,“分析哲学”并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义。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江怡对记者解释道,这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哲学家认为分析哲学的已有定义是唯一正确的。
 
经过长期发展,如今分析哲学正出现新的转向和发展。就相关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
 
分析哲学家在当代哲学语言转向中扮演重要角色
 
分析哲学有两个基本特点,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在哲学史上,哲学中心问题曾出现过三次转向,分别是:古代哲学的本体论转向、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当代哲学的语言转向。而在第三次转向中,分析哲学家们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分析哲学家们几乎采取了共同的研究策略——‘语义上溯’,先把一个哲学问题转换成一个语言问题,然后以讨论语言的方式去从事哲学问题的研究与论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波表示。这种“语义上溯”,就是暂时撇开哲学立场方面的实质性差异,将注意力集中于语言。陈波认为,这样可以避免许多空洞的、永无结果的争论,从而摆脱哲学研究的困境,有助于哲学研究深入进行。
 
当代哲学的语言转向影响重大、深远。通常,为区别近代哲学中的“思辨哲学”,转向后的西方哲学可以称为“语言哲学”。“分析哲学是针对整个西方哲学讨论问题的方法的革命性改变。”江怡如是评价说。
 
分析哲学家们以语言问题为突破口,希望单独地、确定地、一劳永逸地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哲学问题。因而,与许多宏大的哲学体系相比,他们研究的是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细小的问题。用江怡的话来说,分析哲学的基本思路是对问题的“零敲碎打式的”研究。这也正是分析哲学一直受批评的地方。
 
分析哲学出现三大转向
 
随着分析哲学的发展,它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大,许多基本信念和研究纲领也被动摇。陈波表示,某种程度上,分析哲学作为一个学派、一场运动的许多重要特征已经或正在失去。对此,也有学者认为,狭义的分析哲学由盛入衰,同样也意味着广义的分析哲学正由窄变宽。分析哲学作为流派、思潮、运动迟早会隐退,但分析精神却会持续下去。
 
“近年来,分析哲学正在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江怡介绍说,哲学家们不再把逻辑分析看作哲学研究的主要法则和标准;哲学讨论也不再关心世界的逻辑构造问题;分析哲学的基本信条,如分析与综合的区分、拒斥形而上学、追求科学的统一、以自然科学改造哲学等等,也不再为大多数分析哲学家所坚持。
 
在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亚军看来,当代分析哲学的新发展中,非常有希望和有生命力的转向是,分析哲学不只注重结构的、逻辑的静态分析,同时把静态分析与动态发展结合起来;将历史、社会、实践等维度中原来不被关注的一些因素,也纳入到分析哲学的视野中来。
 
江怡将分析哲学的新转向概括为转向历史、转向心灵、转向实践。其中,历史转向在他看来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更关注对分析哲学与西方哲学史之间的关系研究,试图揭示二者思想上的血缘关系。另一方面,更关注对分析哲学自身历史的研究。在这方面,学者们不仅对早期分析哲学家的思想补充新的材料或给出某些新解释,更重要的是,对分析哲学的性质、任务以及范围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解,或者给出许多新的定义,由此形成了新的分析哲学图景。
 
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对于表达信念、思维、知觉、意向等心理活动的命题或句子的研究,必然会涉及心理活动本身。同时,现代神经科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人类学等的发展,为揭开心灵之谜提供了多方位的、更细致的视角。江怡表示,这些促使分析哲学的研究兴趣从意义和指称问题转向了人类心灵问题。
 
“分析哲学更趋多元化、更偏重于实践,更加强调用分析的方法来处理现实问题。”江怡表示,如此一来,当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全球化等问题,都将会成为哲学家们讨论的话题。江怡说,对此,分析哲学正在努力尝试进行解答。
 
引入异质性因素对文化发展更有价值
 
析哲学在其产生不久就传播到中国。罗素于1920年至1921年访华,并发表“五大讲演”,这是分析哲学进入中国的一个重要事件。罗素强调,要将科学方法移植到哲学领域内,主张用数学的方法、数理逻辑方法来分析和处理哲学问题。
 
但是,由于中国哲学较少逻辑分析、语言分析传统,分析哲学自踏入中国起就面临着严峻挑战,甚至遭遇“水土不服”,它的某些理论、立场、方法、技术、风格等,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相当大的差异。不过,也有学者表示,这种障碍反过来证明了分析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对于一种文化来说,引入异质性因素往往比引入同质性因素更有价值。
陈波认为,分析哲学最有价值的是其理性精神,即其关注语言、尊重科学、运用现代逻辑、拒斥终极理论等。冯友兰曾表示,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永久性贡献,是逻辑分析方法。“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哲学对分析哲学的传播介绍由宏观概论逐渐地过渡到细致入微的个案研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军介绍说,中国学界不仅重视对西方分析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的研究,也十分重视国内较早开展分析哲学研究学者的思想和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析哲学界逐渐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外交流。江怡表示,分析哲学研究已不限于简单地介绍和引入思想,而开始注重分析这些思想之间的理论联系,以及对其所提问题的历史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进入21世纪,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
 
陈亚军认为,中国哲学与分析哲学各有优长,未来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将有益于彼此发展。对此,陈波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分析哲学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同时注意向其他哲学学习,并且注意发挥各自的原有优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信息传播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哲学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88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