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网站!

观点争鸣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争鸣

如何做强“双一流”的地方版

发布时间:2020-02-06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02月04日 13版


作者:柯勤飞


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变革,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想有所作为,就需要准确把握自身的定位,善用比较优势,立足特色、重点突破。做强“双一流”地方版,必须在办学中追求五个“眼中有”,从而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


眼中有学生:培养具有品德意志涵养高度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高校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工程师一个目标,紧扣“厚德”“精技”两个关键,坚持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扎根基层、勇担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而不是灵魂空白的匠人。地方“双一流”应用型高校应坚持以社会需求和人才成长需求为导向,围绕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道驭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坚持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通过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挥行业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活跃在产业链对接的各个专业端口上,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流程再造,形成“应用导向”明显的课程模块,构建与时俱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眼中有教师:打造全覆盖、分层次特色鲜明的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


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学科专业素养,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应用科研能力。应用型重点建设高校首要的做法是通过引育并举、激励引领等制度措施,全程跟踪培养新进教师,根据专业、课程、产学研合作以及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需要,让教师参与技术创新、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强化产学研合作能力培养,全程无缝贴近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


与此同时,要尤其注重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升横向项目地位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制度,依托行业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从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教师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与“社会服务推广型”四个类型分类发展和晋升,形成全覆盖、分层次、高水平的应用创新型师资队伍。


眼中有地方:凸显地位和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地方应用型高校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休戚与共,其发展的依附点在地方、其特色与优势体现在与地方结合的紧密度、其存在的价值大小与对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大小成正比,因此必须紧扣“应用型、地方性、特色性”的内在要求,提高与地方发展需求的匹配度。


地方“双一流”高校建设,要主动结合地域特色、区域优势,在目标导向上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切,主动承担为地方发展服务的重要使命,以“应用创新”特色做好学校服务定位,为地方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着力提高为地方服务的能力,成为地方发展创新引擎,扩大地域影响力和提高区域贡献度。只有扎根地方,结合地方资源,充分发掘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错位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凸显区域内的地位和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眼中有产业:体现“立己达人”的合作之道


地方“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应积极构建与行业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战略联盟,尤其要加强产教融合、深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作为当前地方高校发展的路径或方向,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的高度自觉,而协同创新是产教融合的依托和载体,高校要通过国家相关机制制度引导,积极与科研机构、行业企业、政府等相互整合要素和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最终实现创新互惠。


面对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地方“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需要不断更新理念,以“立己达人”的合作之道,强调以解决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关键共性难题为导向。比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加强与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上海市新材料协会、上海科学院、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申通集团、上海建材集团等行业协会和大型龙头企业等协同创新,介入产业科技应用前沿,在解决高校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制约的同时,努力构建以知识、文化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高校与产业发展共同体,发挥对接需求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能力优势,共同支撑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


眼中有服务:彰显“立成器以为天下利”的胸怀


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前者以知识创新为主,后者在科研上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现为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通过社会需求导向,以应用基础理论提供解决关键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因此,地方“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必须围绕“应用”在加强应用型学科建设、精准服务上做好文章,释放内生活力。


地方“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还要在保持与行业企业密切联系的前提下掌握产业结构特点和企业运行模式,给应用型学科提供更准确的研究方向,在提高学术水平和应用水平的基础上,开展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贴近地方寻找服务点,着力解决地方经济建设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以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和思想支撑赋能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真正提高服务实效与服务能力。


(作者:柯勤飞,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教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辅助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哲学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88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