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网站!

观点争鸣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争鸣

期刊影响因子功能“泛化” 到底影响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4-03-20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曾伟明
影响因子是由美国SCI创始人加菲尔德1972年提出的,是指一定时间内某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其计算公式为:影响因子=期刊论文被引量/前两年期刊论文可被引量。一般来说,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表明该期刊在本学科研究中的相对影响也就越大。由于直观、显示度高,影响因子迅速成为衡量期刊学术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迅速被“泛化”成几乎“无所不能”的学术评价工具,成为学术界的一种“拜物教”,由此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影响科研评价与学科发展
 
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的工具,而现在却用来评价学者。我们看看此种评价是如何进行的:首先是看文章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再看总影响因子数,即把一个人发表论文的刊物影响因子全加在一起。这种做法的前提是在逻辑上假设:同一期刊发表论文的质量相同,相同影响因子的期刊发表论文的质量也都相同,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而如今影响因子普遍被作为最重要的考量指标,与学术绩效评估、科研经费资助直接挂钩,在博士生毕业、职称晋升、学科评估等方面也随处可见其身影。
 
影响因子评价法忽视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不可比性。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数、研究热度、经费数、刊文数、引文数差距很大,反映在其学科的影响因子数值上有非常大的差异,如热门大学科医药卫生类期刊、生物学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与基础学科数学和农林科学类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数学杂志的最高影响因子值比一个生物学杂志的最高影响因子值低二十倍。按此评价,则真是“大牛不如青椒”了,显然是不公平的。
 
影响办刊导向
 
影响因子的不恰当使用对刊物也非常有破坏性,给知名期刊带来沉重的投稿压力——滥投,人满为患。同时,导致部分期刊挖空心思进行操纵,一是自引、诱引严重,要求作者在投稿时多引用该刊的论文。二是控制不属于热点的文章数量(尽管质量很高),而对不属于研究论文但有利于提高被引次数的文章,却十分热衷。三是导致一些关系好的期刊互相引用,小圈子相互“抱团取暖”。
 
由于影响因子崇拜日盛,影响因子变成了一种十分有效的促销工具、一种有利可图的生意。由跨国出版集团创办的既没有名气又分工过细的科技杂志,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期刊引文数量急剧增长,彼此互相摘引,而目的不是为了确认发明优先权,而是为了追逐更高的影响因子,真正严谨的由文化机构主办的科技杂志反而被逐出国际发行渠道。同时,跨国出版集团利用自己的垄断性地位涨价,肆意攫取暴利。我国产出的SCI论文数已排在世界前列,但却呈现一种“论文投外刊、学术信息机构定外刊减内刊、学者读外刊引外刊”的怪现状:先是学者以无偿或低息把学术信息提供给跨国出版集团,然后国内几千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又花巨资再将其购回。
 
中国的崛起不仅要在硬实力方面表现出来,也要求在软实力方面有所作为。当代中国学术发展道路是“中国道路”的思想投影和折射,必须要树立中国学术的价值自信、理论自信和民族特色,对于西方学术标准不能一味效仿,而是要有一个学习吸收——竞争超越——占据制高点的过程,建立起中国学术评价体系,主动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的学术思想、理论概念、语法逻辑和话语体系。
 
建立科技评价通用模型
 
现在科学计量学家们已研究和补充新的计量指数来矫正和补充影响因子的不足,如读者指数、单篇文章源标准化影响指数以及荣誉指数等新的评价指数相继推出。这些指数可以相对用来评价作者、团队、学术机构的学术成果对学科领域的影响。我国在科研上加大投入的同时,也应该加强科技评价方面的研究,探讨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通用模型:目标状态=初始状态+技术增加值。初始状态:科研项目研制的起点;目标状态:科研项目研制的目标终点;技术增加值:科研项目真正研制的内容。通过构建科学数学模型,衡量科研项目的技术增加值。
 
构建国家级开放获取平台
 
开放获取是通过互联网让科学成果自由传播。在这个平台上,论文发表者可随时将论文贴到平台上,同行组成评审组进入评审系统网上打分。由于所有操作在网上公开进行,可以有效避免暗箱操作和交易行为。由此还可进行单篇论文的“选择性计量”,利用网上的下载量、社交媒体提及次数等衡量一篇论文的价值,统计论文在网络上的影响力,使论文评价准确、客观。此外,传统的同行评议虽有弊端,但对于保证学术质量是必需的,建议按专业在大范围,甚至在全国建立小专业专家数据库,对基础研究和效应发生周期较长的研究,进行中长期影响评价。
 
(作者系江西理工大学杂志社编审)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信息传播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哲学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88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