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网站!

观点争鸣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争鸣

上海成立学科评价联合实验室,在“大数据”中突破“唯论文”

发布时间:2014-10-07

 作者:陈心怡 曹继军 颜维琦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40926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与荷兰爱思唯尔公司联合组建的上海市学科评价联合实验室日前宣告成立,这让上海教育在“管、办、评”分离方面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更为“大数据”时代探索更科学、多元的评估,突破“唯论文”评判瓶颈提供了重要导向。
 
爱思唯尔科研管理解决方案全球总裁尼克·福勒说,他们已经形成利用大数据对论文、作者和科研机构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凭借国际数据库的使用合作,国内的科研评估“进入一个国际的平台”。刚刚卸任上海教育评估院院长的王奇教授说:“这才是核心。”联合实验室要做的,不仅仅是利用国际数据的标准参数,更要结合中国的实情,共同开发能够客观有效衡量中国高校学术表现的标准、参数和方法。
 
科研的提升要“走出去”,科研评估也不能做“井底之蛙”。这是否意味着国内高校都要去冲国际排行?王奇解释说,并非如此。高校的发展要贴近地方,为地方的经济文化服务,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在成立当日,联合实验室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上海地方高校学科发展潜力评价报告。报告从人才聚集度和学科发展速度两个维度,对第一批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计划的40个上海地方院校学科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将其发展潜力划分为快速发展、稳步发展等6个层次,分别标以5星到0星。报告显示,4星以上学科主要集中在工科和人文社科,生命科学领域缺乏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学科。
 
正确把握每个学科的发展潜力,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学科发展政策,提高学科相关政策和资源投放效益,联合实验室已迈出了发挥导向作用的第一步。
 
目前国内对学术的评估太过依赖论文指标,这种“一刀切”的评判方式形成了诸多方面的副作用。
 
尼克·福勒介绍说,目前他们逐渐将文献下载、引用频次等以外更多的指标纳入数据中,包括新闻提及的次数、影响力等。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处长王兴放说:“理工农医类往往有比较明确的评价指标,但是像人文社科艺术类的,该怎么评价?”为了追求更加公正、公平,“我们更要侧重于同行评估”。
 
当前对人才的评价仍然过于定量化、头衔化。对此,王兴放说,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对人才的评价,要把他们的实际贡献充分体现出来,让活跃在第一线、真正有创新的人才得到充分肯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信息传播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哲学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0488 联系邮箱:zhexueyuan@sxu.edu.cn (晋)ICP备05000471号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